孩子们越来越上道了,语文课也越来越有趣味了。
今天学习第三课《口耳目》,我们以猜谜语开头: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不见面。(打一人体器官),进而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示范写,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想为什么“耳”中间会有两横。接着出现“耳朵”的构造图,在看图的过程中扩大词汇量:耳垂、耳郭、耳膜、外耳、中耳、内耳、耳屎、耳环、耳洞、耳钉,顺带提一提保护耳朵,不制造噪音,不自己随便掏耳朵,以免戳伤鼓膜,损失听力,成为聋子。最后,借助图片引出“木耳”,了解一下木耳是怎么来的,干了以后什么样,做成菜以后什么样,吃火锅的木耳长啥样,白木耳和银耳又是怎么回事,还有好喝的银耳汤。
第二环节仍然通过猜谜语引出“目”“手”,示范写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我的小手可以干什么?”凭借“目光”一词进行课堂的组织教学。“口”字学完后,引导学生观察:为什么人有两个耳朵、两只眼睛、两只手,却只有一张嘴呢?那是想要每个人多听、多看、多做少说,该说的时候再说,不说废话,不说伤人的脏话,尤其是上课不随意说话,管住自己的嘴。
巩固练习的时候,孩子们的兴致达到了高潮:第一次,我出示字卡,学生认字并组词,可以说一个词,也可以说许多个词。第二次,我们变化花样做游戏,我出示字卡,同学们不能出声,一起指一指相应的部位或者出示一下相应的肢体器官。教室里很安静,但是孩子们眼睛发光,笑意盈盈。
课中休息三十秒以后,我们继续学习十二字的儿歌: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才带着学生指读书上的儿歌,就有人忍不住问儿歌是啥意思。只好先解决疑惑:松 指的是 松树,人站着的时候要像松树一样笔直挺拔;坐在椅子上要像座钟那样端正;走路时像风一样快而有力;睡觉的时候像弓一样绷直身体。
弄懂了意思,孩子们读得趣味横生,自发地站起来,又端正地坐着,甚至走出座位,又迅速回去趴在桌子上。后来,我告诉他们“行如风”可以用快快的语速表示,“卧如弓”声音拖长,音量降低,慢慢地趴在在桌子上。大家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表演着,嘻嘻地笑着,快活的因子在教室里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里流淌。
即使孩子们不能把每个字都会认会写又怎样,只要享受这种自然而真实的学习过程就足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