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新手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一副大雪纷飞白雪皑皑的山水画,眼睛看到的景象特别纯洁美丽,但是相机拍出来白雪成为了“灰雪“,不够实际所见的通透、纯洁;

一副纯黑的煤球照片,但是拍出来的照片呈现一张泛灰的图片。

那这种白的不够白、黑的不够黑的图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就是没有用合适的曝光。
相机或者手机拍摄的曝光量,取决于测光结果,测光点是很笨拙的东西,他不知道你在取景时对准的地方是煤球堆,还是白雪,它只知道要通过光圈或者快门 组合,最后都统一为18度灰。
那什么是18度灰?为什么不是20度灰?100度灰?
我们之所以看得到物体,以为物体本身发生光,或者它能反射光。但是纯黑的物体,就不会反射一点光线,也就是反射率0.还有纯白的物体它能反射所有的光线,也就是反射率100%,几乎肉眼见到的所有物体都是处在这两个极限之间的,当拍摄物体煤球堆和白雪就分别靠近这两端极限。科学家通过测量,18%的反射率是测光读取反射率最合适的参数。只需要记住,平均场景中的光线经过测算得到的平均结果就是18度灰。
这个平均场景涵盖了绝大部分的拍摄场景,但是也有特殊例外的,例如纯黑色、纯白色。
当相机对准它们时,测光结果只会把白雪的色调变成18度灰的色调,煤球堆的黑变成18度灰色调。此时,就需要你手动调节曝光了。
煤球减一点曝光,就恢复了本身的黑色,白雪加一点曝光,就恢复了本身的白色。
记住,没有永远正确的曝光,只有最合适该种拍摄环境的曝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