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教育想法
认知和儿童教育,赢在起跑线上

认知和儿童教育,赢在起跑线上

作者: 陆小飞 | 来源:发表于2017-07-06 01:21 被阅读160次

这个题目有点大,我自认为对教育也没研究过,但是我这里主要讲的是认知和儿童认知的关系,儿童的认知其实可以归纳为一个教育的问题。是教育中的一个比较初级的基础的点,也许很多人都不在意,但是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先说两个故事吧我们从故事入手去了解这个话题。


鹅的故事

一个父亲和两岁的孩子,他们看到一只鹅,父亲指着那只鹅,说“鹅,这个叫鹅,毛是白色的,看,脖子那么长,他会游泳......”。

另外一个故事子也是一个父亲和两岁的孩子,他们看到一只鹅,父亲指着那只鹅,说“看那是什么,全身是白色的,还有两个大翅膀......”。

看出有什么不同来么,对,第一个故事,先定义了这个东西叫“鹅”,然后给他赋予很多属性。而第二个故事,只是让孩子注意朝那边看,然后简要描述自己看到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好像区别并不大,但是我们可以把故事往后延伸,当然既然要延伸,我们就朝两个方面发展。

接着第一个故事,“鹅也会生蛋”父亲接着说,“它全身长着羽毛,属于家禽......”

接着第二个故事,然后父亲救带着孩子靠近细细观察这只鹅,用手比划着嘴的形状,然后跟着鹅,看鹅再水里游,到鹅窝里看蛋。也许会第二天继续观察。当孩子要说这个动物的时候,可以说:“我们以后可以叫他鹅”。

故事结束了,我们可以从第二个段落钟可以比较他们的不同。最大的两个不同是,1,一个口头相诉,一个是通过观察,了解物体的结构和相关的属性。但这不同不是这里说的重点。2,一个先有名称,然后赋予概念,一个观察,发现,总结,然后因为要交流了,需要表示才给出的名称,第二个才是整个人类历史认知的过程,同样也适用于小孩培养自己的认知过程。

这里我们再往里面深究下,先有名称,后有概念,会让人有一种“是因为叫这个名字了,所以才有这些属性”,这句话大而煌之的粗看起来还真是对,它真的是叫鹅,所以他有翅膀,它会游泳,普遍都是白色。但是这个鹅这个词不是天生就有了,是人类在一定的发展时期才出现的。中途可能叫法会发生改变,但是它的属性不会变化(这里就不考虑变异和进化之说了)。名称只是在交流中才用到的。相信大家都有这么一个体会,说出一个物体的时候,你脑子你出来的一定不是名称的字形,而是物体的轮廓,然后才用语言来表示出来。

也许有人说:“这两种方式出来的效果都一样”。从某一方面说,孩子们确实都知道了鹅是个什么东西,故事1中也可以带孩子进行细细观察。两者区别1就像知道了某个东西,去进行实践,而故事2中的会是进行发现,甚至觉得是陌生的,父亲只是在一旁进行引导,怎么观察,怎么记录。最后因为孩子要表述出来这个动物了,才告诉孩子“我们先叫他鹅吧”。孩子会充满动力的去探索,合理的观察和分辨。而且印象也最为深刻。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一些东西非常熟悉,还很陌生,就是由于他们太平常了,对它们不感兴趣,也就没有细细观察。因为家在农村,总是接触到棉花,又一次参加生物竞赛,说棉花是不是十字花棵植物,我一下子蒙了,也觉得好可笑,就是不知道花里面的结构。如果当时放一个花我前面,就能辨识这道题。

认知事物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先有本质,再有名称的过程,就像中国的象形字一样,为了一目了然,字和物体一样,就是凸显字是为物服务的,不是因为这个名字的存在,才有的这个东西和属性。人的自然认知流程也应该这样。孩子的出生到成人过程就可以看成是人类的文明史。

本文章纯属个人观点,如果有违背大家价值观的,请忽略。
本文属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和儿童教育,赢在起跑线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uc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