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原创文字集
从《大登殿》说起

从《大登殿》说起

作者: 颓然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17-11-17 15:56 被阅读121次

文/颓然书生

从《大登殿》说起

这是一个经典的京剧名段,演绎的是王宝钏随薛平贵到西凉,初见到代战公主的故事。其中有许多东西颇耐人寻味。

《大登殿》中,王宝钏“低眉用目看,代战女打扮似天仙”;心想“难怪儿夫被缠住了一十八年,宝钏若是男儿汉,也要住他个十八年”。京剧常用“自说自唱”的方式表现心理活动,然而这段“心里话”实在令人奇怪,王宝钏在武家坡苦守寒窑十八载,丈夫薛平贵在西凉却早已另寻新欢,温柔富贵;今天终于见到了“正主”,她的心中难道就没有几分酸楚?难道就不会想起寒窑中的苦楚和寂寞,心中生出许多波澜吗?见到了这番邦公主,难道心中就不会生出几分妒意吗?却首先设身处地地为丈夫考虑,觉得薛平贵被缠住十八年也可以理解,这就实在有些不合情理了,这宝钏活得何其卑微呀!

最终结局也是不出意料的圆满:宝钏与代战女效娥皇玉英故事,二女事一夫了,同时接受做了皇帝的薛平贵的封赏。

回头想来,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王朝时代,朝廷以纲常治国,夫权重如山,女人被压迫、地位卑下。而这些纲常礼教正是“统治的需要”,戏剧又常常被用来教化民众,使人民自觉按照纲常来做人、来生活,所以“王宝钏”这样甘为丈夫苦守寒窑、又心甘情愿“二女事一夫”的贞洁烈女、贤妻好女,便被千古传唱,目的就是让女人们都来学王宝钏嘛。

但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些封建糟粕早应被扔掉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也应该是人民的共识了,这一类的故事、戏剧却从未销声匿迹。像《大登殿》这样的京剧名段,在于魁智、李胜素这样的名角的演绎下,的确是精彩、精美、精致,令人不自禁地喝彩,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它表现的是中国文化中不好的那一部分,他宣扬纲常礼教,这是与时代潮流相背的。

有人说:“京剧已经是一门寂寞的艺术。”将大半生心血倾注于此的梅派青衣李胜素,听到这话不无感慨。我却想说,京剧的魅力无可否认,但我们在做好传承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去创新,特别是要创新剧目,我们的京剧必须要有新故事,要去宣扬、述说先进的观念,如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而不是在经典剧目上止步不前,一遍遍重温,因为古老的中国已经死去!

如此看来,老“京剧”寂寞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章

  • 从《大登殿》说起

    文/颓然书生 这是一个经典的京剧名段,演绎的是王宝钏随薛平贵到西凉,初见到代战公主的故事。其中有许多东西颇耐人寻味...

  • 圣人登殿,时中最吉

    圣人登殿,时中最吉 左辅登殿 贪狼登殿 武曲登殿 月份 午未 酉戍 子丑 正 巳午 申酉 亥子 二 辰巳 未申 戍...

  • 《状元媒》之《大登殿》

    文/翠西爱写作 出生南营房的母亲人穷志不短,为了自己的名分努力抗争。 叶广芩的文字实在太诙谐了,好几处都被她那幽默...

  • 登魂殿

    沐浴河 家门口有一条大河,河里有个沙坑积满了水,这水是从另一条小沟渠流进来的。 其实我也知道家门...

  • 从“大拆大整”说起

  • 故宫博物院之旅

    2月19日,我们来到了故宫 我们从午门进神武门出。故宫里面东西可多了,比如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

  • 凌霄殿莫登

    众生仰天慕神游,安知云端非闲容。 三千因果手中握,青丝尽为红尘销。 何必金丹入紫霄,愿倾仙道换凡娱。 落子六步拟大...

  • 搞笑联句

    高兴就看《大登殿》, 难过莫提《绣龙袍》。 临崖早勒马, 登堂休变驴。 不施毒心, 便得善报。

  • 从德云社的《大实话》说起

    德云社在中国的相声界已声名显赫,由德云社联合创始人张文顺先生创作的的《大实话》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保留节目。虽然张老爷...

  • 从孙子的大偏头说起

    据说中国的小婴儿中有三分之一由于监护人的疏忽而被睡成偏头,我一直觉得概率不会这么大;来了四川后终于相信了。 在四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大登殿》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uj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