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中的德

《资治通鉴》中的德

作者: 转瞬之夏的日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19-10-09 22:52 被阅读0次

在看《资治通鉴》时,时不时就能看到文章提到君主要贤德,人才要有德。经常看古文的人都知道,“德”在古人中是经常提到的,也是很重要的品质。

那什么是德呢?在百度百科中找到几句介绍的,

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德归纳为“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就是对德的最好总结。

从这些地方就可以看到,作为帝王之书的《资治通鉴》为什么频繁强调德了,德确实很重要。

但是在我们工作中,很少见到强调德,而更强调的是“才”。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是如此评论“德”与“才”的重要性和关系的。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工作生活中,如果过度重视自己的才,而忽视德,则可能落入小人的境地。如果过度看中他人的才,而忽视其德,亦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真正去成为一个有德的人,还需要理解古人说的德,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践,才能做好自己的德行。既然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要求具备贤德,那么,成大事者也必然要具备德吧,培养好的德行是势在必行了。

相关文章

  • 《资治通鉴》中的德

    在看《资治通鉴》时,时不时就能看到文章提到君主要贤德,人才要有德。经常看古文的人都知道,“德”在古人中是经常提到的...

  • 听书有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分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圣人凤毛麟角...

  • 司马光挑选人才的标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道:“智瑶的灭亡,在于他多才少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

  • 在山西朔州市,参观被唐太宗钦封,民间流传千余年的中国门神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门神尉迟恭。在《旧唐书》及《资治通鉴》等史实古籍中均有记载,尉迟恭为朔州鄯阳人,字敬德,...

  •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德)

    今天看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第一卷便强调做人要以德为首要。古时的德指人格,品德,道德。第二卷便讲做为一个帝王需要具备...

  • 骨子里的教养

    《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德行不好,也是走不长远的。好的品德,就是...

  • 《资治通鉴》:识人、用人之法

    《资治通鉴》的开篇讲了“三家分晋”。 司马光认为:智伯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才胜于德,有才无德。 历史中对有才、有...

  • 【鉴海游记】司马光之“才德观”

    司马光之“才德观 ” 在《资治通鉴》“周纪一”中,司马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进而又曰:“...

  • 德与才的关系如何?

    《资治通鉴》中,在智族被灭后,司马光写了一段文字,对德与才的关系进行讨论。司马光认为,智瑶的灭亡在于他的才胜过了德...

  • 道是本心,术是策略!

    小人,《资治通鉴》表述最为贴切: 德才兼备为圣人; 德大于才为君子; 才大于德为小人; 无才无德为愚人。 小人往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中的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un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