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识人、用人之法

《资治通鉴》:识人、用人之法

作者: 我书365 | 来源:发表于2023-02-22 14:25 被阅读0次

《资治通鉴》的开篇讲了“三家分晋”。

司马光认为:智伯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才胜于德,有才无德。

历史中对有才、有德之人,往往都称作“贤人”。

然而“才”与“德”是不同的。

什么是才?

思维敏捷、工作能力强、业务熟练、工作效率高、能够完成任务,这些叫才!

什么是德?

公正廉洁、尊老爱幼、公私分明,这些叫德!

简单理解:才是指能力,德是指品性。

对于智伯,尽管他思维敏捷,打仗也有勇有谋,但品性不好,太贪心,欲望太大,不知满足,最终被韩赵魏三家联合击败!

如今,企业在如何用人、选人也应该有“才”“德”的比较。

以历史为镜,行今日之选。

用人、选人的四个选择:

第一选择:才德兼备

古人把才、德均做到极致的人称为“圣人”。

圣人可遇不可求。

但虽未达到“圣人”境界,有才也有德的人生活中并不少,重在发现。

第二选择:德胜于才

此类人,称为“君子”

一个人的品性最重要,品性好,虽然能力不足,但可以培养、可以提升;

但若品性差,虽然能力很强,时间长了一定会因德不足而坏事。

第三选择:无才无德

此类人,称为“愚人”。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没人可用,没人可选时的选择。

虽然这类人不会做出太大的成绩,但也不会做太大的坏事,因为即使想干他也没这能力!

第四选择:不用有才无德之人

这种人,称为“小人”。

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不要用这类人。

因为“小人”做恶,做任何事情都只会想到自己,所有的能力都用在做坏事上。

如果“小人”有才,那这些才越多,能力越强,做的坏事会越多,产生的危害就越大。

即使开始能出成绩,但事后一看,往往都是后患无穷、需要擦屁股的!

因此,宁可不用!

如何识别一个人是圣人、君子、愚人、小人?

第一:自己先做君子

要想“识人”,先要自己占个位。

先看清楚自己是什么人?

首先自己得是个“圣人”或“君子”,才能看清楚他人。

“愚人”没有能力看清楚他人。

“小人”只看自己,只在乎自己,不会关注其他人。

所以做“圣人”并不强求,但自己要先做君子,自己要先有德。

第二:观察如何对事

主要包括:方式方法、效率、完成结果。

是用别人的经验,还是自己创新的方法?

是缓慢的,浪费时间的,还是效率非常高的?

完成结果了吗?完成的标准如何?获得想要的成果了吗?

这是为了观察“才”。

第三:观察如何对人

人包括:客户、同事、上级、下级、家人、朋友。

对客户:是否真诚服务?是否会有欺瞒?是否利益至上?是否公私分明?

对同事:是合群还是独处?是促进还是拖后腿?重视团体还是只在乎自己?

对上级:尊重否?谄媚否?打小报告否?私下恶语否?

对下级:提携还是打压?帮助还是看其自身自灭?看中团队还是看中自己?

对家人:关系和睦否?常陪伴?常吵架?

对朋友:朋友多与寡?交谈深与浅?

这是为了观察“德”

第四:观察如何对钱

“金钱”可以让一个从“好人”变“坏人”,也可以让一个人从“天堂”到“地狱”。

“金钱”是能够透视本质的。

“金钱”可以作为试金石用的。

对待金钱有三种态度:

第一种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有非法、不道德方式的钱财不取一毫;

第二种是“宁要我负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负我”,有可能是自己的,就全部要是自己的,即使不择手段;

第三种是:“钱财乃身外之物”,不重视,有即有,无也并不强求;

这三种态度并非独立存在,更多时候是共存的,也就是说一个人这三种态度同时具备,就需看他在不同的时间内选择哪一种。

最后,时间也是看人的重要维度,做1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事。

相关文章

  • 《资治通鉴》:识人、用人之法

    《资治通鉴》的开篇讲了“三家分晋”。 司马光认为:智伯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才胜于德,有才无德。 历史中对有才、有...

  • 古人识人、用人之法

    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

  • 鬼谷子智慧:识人、辨人、用人之法

    古云“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人心是非常危险的,与生俱来就有很多的劣根性,欲望驱使,会让人们去伪装自己,一不留神看走...

  • 识人用人

    最近这些日子一直在反省这两年来在识人用人上的不足,深刻体会请神容易送神难,送走一个天马行空各种不靠谱的大神,迎来一...

  • 识人用人

    李克的话告诉我们:国君不仅需要各行各业的干才,更需要能帮助他提升境界格局的人才。李克讲的识人用人的五条标准,还是那...

  • 挺经二

    徐图自强,比起谈判技巧,不如让自己变强。 识人用人之法 用机器制造机器 存量不能解决问题,增量才能解决问题 挺住不...

  • 秦王嬴渠梁临危受命,七招力挽狂澜,使秦国转危为安

    读《大秦帝国》,察识人用人之法,懂领导管理之道。因为是读小说,重在学习如何谋局布篇,刻画人物,以及欣赏讲故事的逻辑...

  • 如何识人用人?

    庄子识人九征:一、故意疏远:考察人的忠诚;二、有意亲近:考察人的恭敬;三、复杂事项:考察人的能力;四、突然察问:考...

  • 学会识人用人

    管理者要用宏光去看待每一个员工,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去喜欢或者讨厌某一个员工。作为管理者,我们要有大局观,为整个...

  • 识人 用人 凝聚人

    大家好,非常感谢我的学委和我们小组的成员,以及在场左右的伙伴们为我打Call,大家的热情,真的让我受宠若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识人、用人之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ea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