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来了,很多人已经有了出行计划。就连母亲也开始萌动,又想回老家了。她还有一个姐姐令人惦记,过年以后才来住了一阵子,这才走了几个月,就又想了。
这人啊,总是怀旧,那里毕竟是生她养她的地方,说不想是假的,就连我小时候在那里住了几年,好像还怀有感情似的,母亲说回,我也似乎愿意回去看看。虽然我根本不在那儿长大,但是我在上学以前就住在姥姥家,6岁离开的。当时父母亲上班,没人看我们,我们兄妹三人就都送回了老家,我跟着姥姥,大哥在姨家,二哥在奶奶家。
现在老家已经变了模样,根本没有旧时候的样子,新房盖了一片片,各种旅游线路打造红色景区,路都修到了村里,现在去县城用不了十几分钟,不像以前母亲读书的时候,都是走路去。我以前也经历过,坐车做不到老家,总是坐一截,还得走一截,那时候的老家好远啊,但是总是有新鲜的瓜果诱人,六月的杏,沉甸甸的压弯了枝头,七月八月香喷喷的香瓜老远就闻见了,还有自己种的西瓜甜丝丝的。苹果梨树随处可见。九月的枣,直接从树上能装满满的两个口袋,边走边吃。十月,为了吃青皮的核桃,十只手指被染成了黑色。总之都是新鲜的,特别吸引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是年代久远了,还是在外面吃的太多了,回去看到家里水果也不再稀罕,枣也木讷的不行,苹果梨也小的皱在了一起,香瓜也不香了,也不知道怎么了,家里也越来越贫瘠。但是母亲从来没有忘记回家,一年到头总是要几次老家。
她总要回去看望她的母亲,我的姥姥。更是怀念生她养她的那个地方,村落,窑洞。现在回去都快没有认识的人了,年轻人多数去了外地打工,都留下了老人。像母亲这个年纪的人几乎都不多了,她的姐姐,我的姨,是她们村子里为数不多的老人了。现在的老人们指的是她的儿女这一辈的人。
父亲的那个村子里,比较偏远一些,更是没有多少人了。他们不想离开这个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村落。父亲自小居住的房子已经坍塌了,后来的房子还在,但也已经不太好了,没人居住的情况下,就加快了它坍塌的进度。但是那房子还在,路过的人还会说,这是谁家谁家的房子。我们也再也不会回去了,更不会在那里居住,说起来那是我们的原籍,其实我们就没有在那里长大过。但是我们一回到这个地方,听到那浓烈的乡音,依然会感到亲切,因为我们还有很多亲人在这里。他们也一样说着相同的话。
现在母亲回来,很有人认得她了,也还有一些老人说起来知道她,其它的都是其它村里移民过来的,认识她的人越来越少了,还有姨,那就是她最关心的人了,还有姨家的孩子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