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上讲:“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我个人将这理解为机械式的复杂的名词解释,这并不完全是现实中大众会想要理解的一部分。
大众想要理解的认知,我认为是对于自我的认知。关于这一点周国平在新浪博客上有谈到:“我觉得我找到了一个认识自我的方便路径。事实上,我们平时做事和与人相处,那个最内在的自我始终是在表态的,只是往往不被我们留意罢了。那么,让我们留意,做什么事,与什么人相处,我们发自内心深处感到喜悦,或者相反,感到厌恶,那便是最内在的自我在表态。就此而论,知道自己最深刻的好恶就是认识自我,而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倘若有了自己真正钟爱的事和人,就可以算是在实现自我了。”
对于周国平的看法,我是很赞同的。可能我对于他的思想有点浅显吧!我认为他的“自我认识”就是在实现“有了自己真正钟爱的事和人”基础上存在的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觉,的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而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自己所爱的人或者事物则是一种对自我的认识。从而实现对这些自己所热爱的事物做出贡献,就是认识自我的意义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