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
人到中年,如果觉得自己戾气横生,暴躁易怒,怎么办?一一关于怒与攻

人到中年,如果觉得自己戾气横生,暴躁易怒,怎么办?一一关于怒与攻

作者: 石宏博 | 来源:发表于2022-11-19 05:27 被阅读0次

    人到中年,如果觉得自己戾气横生,暴躁易怒,怎么办?一一关于怒与攻击驱力之三

    作者:石宏博

    在之前的两篇文章写完之后,有的朋友坦诚自己,人到中年觉得戾气横生,暴躁易怒,的情况,我在这里写一篇文章,希望能有所帮助。但是我不是专业的医师,所以不构成具体的治疗方案,如果问题特别严重,建议去三甲医院心理科找正规的心理医师或者是中医师来寻求帮助。

    我结合自身经历并从理论上梳理一下。

    张德芬,曾经提出一个叫做胜肽理论。

    “从生理学上说,如果我们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我们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觉得悲惨痛苦,每天都这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抱怨与愤恨。那么,我们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我们一个固定的情绪模式。”

    “当我们在身体喜忧参半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或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胜肽”。胜肽会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日积月累,我们体内的感受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如果我们很久不产生那种固定的情绪,不喂养这种胜肽给它们的话,我们的细胞会让我们有生理需求想要产生这种情绪,让能够产生这种胜肽的事件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这就形成了一种病态。(病态的人停留在病态当中,因为病态让他们自己满足,这是一种负面恶性循环。比如失眠,到后期病态时,病人会有快感。也就是说,固定的情绪模式,比如病态的暴躁和痛苦挣扎,有一种成瘾性)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中华医学,将人的情志分为恐怒喜思悲,并将它们归之于五行,相生相克,这种相生相克是生生不息的,而这一种病态显然不是生生不息的,也达不到阴平阳秘的效果。所以应让自己的情绪不要陷入到一定的误区当中,从而形成一种胜肽的生理依赖。

    首先,应该在现实生活当中增加自己的安全感,愉悦感的比倒,可以冥想,可以请人去做按摩,可以运动。

    然后可以尝试如下的两个步骤:

    第一,正确地认知驱力。(生)

    攻击驱力,之所以是驱力,之所以能够在转化之后成为人际关系之中的创造力,推动力,和流动的生命力,是因为,在人与人的攻击驱力的条件下的互动当中,人能看出很多东西。

    比如,一个人冲另外一个人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拒绝,通过这个人表达自己不满和拒绝的方式,和具体语言,我们大体可以看出,我们在对方心目当中的位置,以及我们的劳作成果的归属权,在对方眼中的尊重程度。

    我们也能看出对方的心智完整程度。

    对方心智的完整程度决定了我们是否要当他的伙伴,对方对我们劳作成果的归属权的尊重程度,决定了对方的人品,我们在对方心目当中的位置,决定了这一段关系存在的可能性。

    而这些东西,在攻击驱力的转化和流动当中,都是能够看出来的,也是真实表现的,很难隐藏的。

    由此,这段关系中的人,才是真实的,可被对方感知的。

    建立在真实的、可被感知的,驱力流动之上的关系,是富有生命力,创造力,推动力的。

    通俗来说就是遇到事儿了,就能看出一个人能不能交了。

    而由驱力和承接之后确定的边界和秩序,也是关系赖以生存的条件。

    (边界,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有限责任关系,他人拥有他人各自的生命,所以他人有着各自的自由,这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常见的问题,就是越界,或者认为自己需要对他人的喜怒哀乐负无限责任,或者认为他人需要对自己的喜怒哀乐负无限责任,前者是所谓的过度拯救者,后者是巨婴,都是没有获得成长的表现。但是,这种自由不能以损害我们的,劳作成果或者是,人际关系,人格地位为前提。)

    (秩序,意味着在边界的基础上,有一些公共区域,在这些公共区域的范围内,怎么进行交流,进行资源分配,这也是关系无法避免的一部分。而秩序的产生是建立在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上的,如果你想少发怒,少生气,不但要看到自己,还要看到别人,让人能接受,觉得舒服才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总之,有了攻击驱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经转化的攻击驱力,或者是心智不完整的人的功击驱力,毋庸置疑,他们的攻击驱力体现为一种单纯的破坏力,这是特别不提倡的。

    所以,有了攻击驱力,不要攻击自己,觉得没必要,不应该,然后也不要不经转化,就把攻击驱力变成一种破坏力表达出去,要注意对方的感受,要把人当人。

    第二,用慈悲观对驱力进行转化(克)

    人之所以对于现状很不满,很愤怒,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于自己最终得到的东西不满意。这种不满意,也让自己在与外部世界互动时,表现得非常的不耐烦,或者是,看不上,轻蔑,蔑视。

    如果认为这种状态对自己的生命有负面影响,可以尝试如下技巧。

    如果你对于你得到的不满意,请想一想,你当初为了得到这些东西,你失去了什么。哀悼这些你失去的,那么,很大程度上,你就会珍视你所得到的。

    而且,哀悼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总结,更能让人面向未来,拥抱现实。

    举个例子,如果对现在的人生不满意, 想一想自己经受过的苦难,自己付出的艰辛,自己失去的青春和童年,可以为自己哭泣,也可以为自己流泪,可以拥抱自己,拥抱现实。

    悲这种情志,我个人的体会是,它可以帮助清空自己,在允许自己适量的哀悼悲痛哭泣之后,有助于更好的认清现实。有人说,人在悲伤的时候,一秒钟的脑细胞的神经连接会断开很多,积极点看,这是帮助我们清理一些不太好的负向循环。

    而在这种哀悼之后,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可能会有更多的同情,也就是所谓的慈悲。

    哀悼可以有一定的仪式感(在一个不被打扰的地方,找到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这样一来,在我们以后再想起自己,比如说童年的时候,我们就会告诉自己,童年已经失去了,我为它哀悼了(仪式的画面感),我失去了,但是我也得到了,我拥抱我所得到的,我拥抱现在。

    拥有慈悲观的人,看待事物会更加地多角度,不会简单粗暴武断地,妄下结论,往往也不会误会他人,跟人说话的时候也会云淡风轻,这样就能少生很多气。

    以上两个步骤,生和克,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由于每个人的生命状态和认知状态都不一样,所以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自己把握。

    如果这两个步骤还是无法打破所谓的胜肽循环,那么建议寻求,心理医师或者是中医师的帮助。

    当然,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是渐变的,如果有了反复,也不要攻击自己,要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情,朝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前进。

    嗯嗯,还有一点是元认知,关于元认知的问题,限于时间,今天就不写了,下次有机会,我谈一谈。今天就到这里,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到中年,如果觉得自己戾气横生,暴躁易怒,怎么办?一一关于怒与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xb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