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非常寻常的生活状态,几乎每一天都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就比如:
“等我一下,我做完这几道题,我们一起吃饭!”
“等我一下,我收尾这项工作,我们一起逛街!”
“等我几天,我开完这个会议之后,我们一起旅游!”
“等我几个月,我攒够了钱,我们共同开一家服装店!”
……
“等待”是人际交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协同方式,无论是等待别人,还是被别人等待,往往都是为了达到某个行动目标,从而让某一方按下“行动”的暂停键。
有一种思维,叫做等待思维。意思是说:用等待的方式,希望融入到别人的生活节奏中去,从而渐渐失去自己时间的把控和利用。
适度的等待,往往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行动、意愿、目的、生活节奏更加协调统一。然而,非平衡状态下的等待过程,非但不会给彼此带来惠利,反而会造成某一方的时间浪费,甚至使得某一方错过某个宝贵机会。
有这么一句话,让我深有感慨:“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吴泽刚刚大学毕业,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回到老家待业休整。在这段时间里,吴泽渐渐发现自己县城还没有一家休闲的、体面的、多品类的奶茶店,正好他读大学的时候,在某家奶茶店做过兼职,对某品牌的奶茶格外了解,心想:“如果把某某奶茶引入到自己县城,应该有不错的商机。”于是,吴泽开始联系经销商,积极筹备资金,寻找开店的合适地点。
朋友阿辉得知了吴浩的想法之后,胸有成竹的说道:“吴泽啊,你等我一个星期,我和家人商量一下,咱们一起经营这家奶茶店,一来可以分摊一下开店资金,二来你还可以多一个帮手,咱们相互照应。”
吴泽听到阿辉的建议,瞬间动摇了心思,心想多一个人合作,无疑就会增加一份成功把握,同时也会减少一些独自创业的孤单无聊。于是,他暂停了开店的步伐,说道:“好吧,你快些给我答复。”
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阿辉却对吴泽说道:“对不起啊吴泽,你再等我一个月,我和家人周旋周旋,开店这么大的事情,家人让我好好想想,不能火急火燎,要规划清楚。”
又过了一个多月,吴浩依然没有吴泽答复,吴泽只能催促道:“阿辉啊,你那里什么情况?”
阿辉无奈说道:“家人不同意啊,我还是算了!”
吴泽一时无言以对,无奈自己开店的主意白白推迟了两个多月。更为要紧的是,在这段时期内,阿辉竟然在家人的介绍下,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
在这件事情上,阿辉肯定有不地道的地方,这样的朋友最好敬而远之。然而,吴辉也有需要改变的地方。对于“开店”这么大的事情,是合股,还是单干,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不能为了等待别人的合股和帮促,就白白错失了创业机遇。
事实上,吴泽完全可以及时止损,然而“等待思维”的原因,使得他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和判断力,在阿辉一点点“提示”之下,就把“创业开店”的主动性交到了对方手上。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共同行走”的人,从而克服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不稳定感,然而太过拘泥于“抱团取暖”、“协同共进”的生活方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消磨我们的判断力和意志力,截断我们的决策能力和行动效率。
人与人之间的迫切度、信息差、认知性、机遇点、环境因素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不可能完全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别人,按照别人的目标执行。
应该团队协作的时候,我们要融入集体,适当牺牲个人欲念;应该一个人行动的时候,我们也要果断行动,不要左顾右盼,更不能拖泥带水。
再说一个身边的故事:
慧慧是一个文静内秀的姑娘,在她的人生字典当中,非常排斥“一个人”这个词汇——她不喜欢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上自习、一个人坐火车……
所以,她总是喜欢用“等待”的方式,寻找一些同伴和朋友。
在别人上自习的时候,她总是呆呆坐着,等着别人一起吃饭;
在别人玩游戏的时候,她总是翻着手机,等着别人一起上课;
在别人加班工作的时候,她总是无所事事,等着别人一起回家;
……
如此,每天都有很多时间,被慧慧白白浪费,虽然她工作效率很高,从不需要拖工加班,然而为了等待别人,依然经常早出晚归,格外疲惫。
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慧慧这么极端,但是或多或少也会有这种“等待”的表现。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内心,用自我激励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和决策力。
无论是在生活当中,还是在工作当中,我们应该做自己时间的主人,让自己的时间更有独立性和功效性。不能为了多一个人陪伴,就用无所事事的“等待”状态,去迎合别人的生活节奏。然而更为揪心的是:在我们等待的同时,别人正在学习、正在工作、正在做有进步的事情,如此无形当中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效能差距。
不得不说,有些人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等待过程中,让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丧失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主动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