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好的关系就是把你和我变成我们

最好的关系就是把你和我变成我们

作者: 樱桃小丸子爱吃肉肉 | 来源:发表于2020-10-09 06:26 被阅读0次

没有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关系里的人,总是一起出现,相互定义,相互成就。

就像我们说,是父母生了孩子,但是从关系的角度,你也可以说是孩子生出了父母:因为如果没有孩子,你怎么能自称父母呢?

这样的说法,并不是文字游戏。这关系到我们怎么理解人这种独特的存在。

你是把人看作一个个独立的、偶尔产生联系的自我,还是把人看作完完全全的关系中的存在?

现在,我想请你重新来思考一下,什么是自我? 自我存在于关系中 通常,我们会从个体的角度来思考自我。我们会假设,存在着一个稳定的、独立于他人的自我,这个自我决定着我的想法和行为。

相应的,我的想法和行为背后,隐藏的是我的个性,个性决定了我在大多数情况下会怎么想、怎么做。

如果我表现出自己不想要的行为,那一定是这个“自我”有问题,比如意志不坚定、情绪不稳定,甚至严重点,有心理问题。

从现在开始,我想请你抛开刚才那个视角,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自我,那就是关系的视角。

这时候你会看到:其实并没有一个单独的自我,每一个关系里,都有一个不同的自我。

不是你的个性,而是你所处的关系,决定了你的想法和行为;如果你表现出自己不想要的行为,那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你所处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这样的视角是不是跟你想的不太一样?你肯定想问,我们为什么要从关系的视角来看待自我,发展自我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用四个递进的层次解释给你。

第一,人无时无刻不在关系当中。

家庭有家庭关系,工作有工作关系,就算在地铁上,旁边都是陌生人,那也是一种关系。

也许你会想,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总不在关系里了吧?当然不是。你独处的时候,你独处的空间,是由关系来界定的。

比如你一个人在家,家里有一个门,你知道就算有陌生人走过,也不会随意从这个门闯进来。这是你们在关系中达成的共识。

你一个人在家可以光着膀子,穿着短裤,爱干什么干什么,看起来你很自由。可是你知道你不能这样走出这道门,走到大街上去。这也是一种关系的共识。是关系界定了你独处的空间在哪里。

再想一下,虽然你在独处,但你仍然在关系里。你知道,这里虽然只有你一个人,但不意味着地球上或者宇宙中只有你一个人。

你虽然在独处,可是你仍然会想:家人在哪里,约谁去吃饭,明天要交给老板的报告怎么完成,老板又会怎么评价你……你想的这些,都是关系。

所以,关系是无时无刻不在的。

龙猫,你好

第二,在不同的关系中,你的自我是很不同的。也许跟陌生人说话时,你可能会脸红害羞,可是在很熟悉的朋友面前,你也会玩得很嗨。在办公室,你会努力工作,可是到了家里,你就会往沙发上一躺,反正会有人收拾。内向的你、外向的你;勤快的你、懒惰的你,这些都是你,只是不同关系中的你。

美国有个很传奇的教师,叫马尔瓦·科林斯。她在犯罪和毒品横行的芝加哥贫民区附近,创立了名为“西侧预备学校”的教育机构。

来这个学校就读的,都是公立学校里退学的,被认为有问题的学生。可是,在她的教育下,这些原来的街头混混,被认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都好像变得聪明了。很多都考进了大学,成了律师、医生、法官、教师。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和以前学校里的批评教育不同,她就是很真诚地相信这些孩子是聪明的、独一无二的,不断激励他们说:“我相信你,你可以做得更好。”

这种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塑造了一种新关系。关系变了,学生的表现,自然也就变了。现在我们知道了,人无时无刻不在关系当中,而且在不同的关系中,人的自我是很不同的。

第三,决定你行为的是你所处的关系,不是你的个性。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妈妈正大声责备儿子:“你怎么又没做家庭作业?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她的责骂也许会让你觉得,这是一个暴躁易怒的妈妈。暴躁易怒好像是妈妈个性的一部分。

可是忽然电话铃响了,妈妈接起电话,立刻满脸笑容地说:“是老师啊。您说要来家访,好啊,欢迎欢迎。哪里……孩子在学校里让您多费心了……”

你又会觉得,这是一个热情有礼的妈妈。妈妈的表现为什么会这么不一样?不是她的个性,而是她所处的关系不同嘛。也许你会说,妈妈对老师的反应是不是伪装的?对儿子的反应会不会更接近真实的她?不是说,我们在亲近的人面前,才更容易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吗?可从关系的视角,它反映的是妈妈在“亲近”和“疏远”这两种不同关系中的差异,而不是所谓“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的差异。

在这两种关系中,妈妈的表现,都是真实的,都是这个妈妈的自我。也许你还会说,这只是一时的反应,如果我们能看她长久的表现,我还是能够了解她的个性的。

手绘图

可是,所谓长久的表现又是什么呢?很多时候,那也不过是在另一段长期关系中的表现而已。所以,是所处的关系,而不是个性,决定了人的行为。

第四,是关系的视角会让思考问题的视角发生重大的转化,一些看起来几乎无解的问题,突然有了合理的答案。

有段时间,有个朋友跟我聊天,他觉得自己有拖延症,问我怎么办?

我就问他为什么这么想,他说他每天都要去跟客户沟通,觉得这很难,经常不想去动。

我就问他,难在哪里呢?如果做得不好,谁会评价你呢?他想了想说,是老板整天逼我们完成销售额。

原来,这个他在这里工作不久,老板很看好的能力,就给她跟老员工一样的人物。可是他害怕做不好而得罪老板?

原来,这个朋友也并没有超强的沟通能力。他不敢去表达自己观点,而害怕老板很生气。

所以你看,从关系的视角,拖延症就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了,而是他和老板关系的产物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是一个你很认同,并且也很认同你的老板交给你的工作,你的工作效率会很高。可是,如果是一个你不认同的老板交给你的工作,你就会非常拖拉,不想去做。这也说明,不是你自己,而是关系,在决定你会不会拖延嘛。

关系的视角拓展改变的空间 那么,从关系的视角看自我,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你从个体的角度来看自我,觉得你有一个稳定的个性。稳定,就意味着你很难改变。

有时候,妨碍我们改变的,正是我们头脑里那个顽固的“自我概念”。

自拍图

可是,如果从关系的视角来理解,你在不同关系中的自我是不一样的,你就可以去不同的关系中,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你不再需要给自己贴类似“敏感内向”、“自卑”、“自信”这样的个性标签。你会去审视具体是什么样的关系,导致了你现在的行为。你也可能会去寻求另一种能让自己表现更好的关系。

同样,你也不会去指责别人为什么有这么古怪的个性,而会去理解什么样的关系,让他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这增加了自我发展的潜力,也拓展了改变的空间。

我们头脑里根深蒂固的自我,其实就是一种抽象化思维的产物。你有很多的关系,每一种关系里,都有一个自我。你把这些“自我”的个性抽象出来,就变成了你头脑中那个固有的自我。这种思考会增加控制感,可是也让自我变得很稳定,很难改变。

而从关系看自我,就是一种正念思维,也就是近的思维,是把每个自我,放到具体的关系中,从每一段关系,去看自我的表现。这当然会增加改变的空间。有项研究说,夸奖孩子聪明会培养僵固型思维。但是,我有这个自信说,我夸我的女儿聪明,不会助长孩子的僵固型思维。

其实思维也是关系的产物。僵固型思维,说的就是这样一种关系:我不能暴露我的脆弱,给那个夸奖我的人,以免让他失望。

而从关系的角度,我夸女儿的时候,并没有这层意思,只是想说我很爱她。关系是有它自己的语言的,女儿读得懂这种关系的语言,自然就不会担心我失望。

最后,我用一句著名的诗来总结这篇文章: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面。

我是小丸子,分享生活分享不一样的观点。愿生活有光,愿我们都做一个善良可爱的人❤️,找到属于自己“港湾”!

在衣服上的颜料色

相关文章

  • 最好的关系就是把你和我变成我们

    没有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关系里的人,总是一起出现,相互定义,相互成就。 就像我们说,是父母生了孩子,但是从关系的角...

  • 时间最好的样子,就是把你和我变成了我们

    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人,让你甘愿褪去一身骄傲,喜欢到疯掉。 果果这些年历尽艰辛,执迷不悟,时刻捧在手里的爱情终于...

  • 把你和我,变成我们

    你恰似磁铁的S极, 而我 盼若磁铁的N极, 不需要明灯为我指引, 我仿佛能感受到你存在的气息, 不惧风吹雨打, 穿...

  • 你和我最好的关系

    这或许就是恋人最好的关系:我在闹,他在笑,最后把我也逗笑。

  • 我们变成你和我

    对你的容忍 只是还想让你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当容忍变成伪装 我们已经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任何的解释和弥补 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 我们的故事

    有一种关系叫“我们”, 你和我, 变成我们。 于是, 便有了 我们的火花 我们的色彩, 和我们的故事。 掉入低谷的...

  • 选自《后来的时间都与你有关》

    1、时间把你和我变成我们,因为有你,所以步履不停。 2、遗忘是大脑最温柔的自我保护。 3、风筝起飞时最好有风,船只...

  • 因为有你,所以步履不停

    1.时间把你和我变成我们,因为有你,所以步履不停。 2.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3.人类的生命...

  • 最好的关系

    我觉得我和我舍友的关系就是最好的关系。 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不会强求对方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尊重对方...

  • 我们变成了你和我

    在刷朋友圈的时候看见了一条消息,是我曾经最好的朋友发的。 她说,遇见是注定,走失是必然。虽然会伤心落泪,但是放手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好的关系就是把你和我变成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ck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