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世界都没看过,哪来的世界观
《金刚经》所属印度大乘佛教,由鸠摩罗什翻译的版本流传最广。
先说,鸠摩罗什这个大神。每个大人物的出生以及成长经历,必然都如说书先生口中般,惊天地泣鬼神。
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是一个国家的宰相,当大官并不能真正的体恤人民,于是出家当和尚,四处化缘,体验民间疾苦。走江湖的必定都有一门手艺,鸠摩罗炎的手艺就是长得太帅,化缘到另一个国家时,就被国王的妹妹看上了。也许是国王的逼迫,也许是“不负如来不负卿”,鸠摩罗炎和公主结了婚。
别人怀孕都是一孕傻三年,公主怀孕是一孕就秒变语言学家精通数国语言。公主生下鸠摩罗什之后,就把这门语言特技传给了鸠摩罗什。公主好日子过久了,也过不下去了,带着当时七岁的鸠摩罗什出家,化缘游学,读经,思经,看世界,思世界。
宿命就是每个人生来,都注定会做一件事。鸠摩罗什出生豪门,半岁会说话,三岁会背经,七岁便出家,17岁便名响各国周有讲座。各国都在抢着请鸠摩罗什设坛讲座,请不过来就抢,抢不过来就打。吕光就率领20万大军,消灭了一个国家,把鸠摩罗什抢到自己的国家。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为了一个和尚,消灭一个国家。
鸠摩罗什可谓是运营总监中的运营战斗机,在长安做佛学推广时,每次线下活动就有几千人参加。鸠摩罗什也是产品经理中的产品法拉利,运作翻译项目,调度800余人做翻译工作,3000余人做辅助工作,共翻译经书400余本。其中不少翻译一本就是我们目前的诵读经典,他是翻译学的开山鼻祖,是语言学的先驱大家。
如今推荐给大家受持读诵的,也正是鸠摩罗什所翻译的《金刚经》。

2.轮回的游戏
你以为高考完了就解脱了吗?
你以为找份稳定的工作就解脱了吗?
你以为落户买房结婚生子就解脱了吗?
生活就是问题连着问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要渡的劫。
我们每个人出生,就像一块石头砸在水面上,溅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这一层一层的涟漪,就是一层一层的伦理道德,就是一层一层的劫难轮回。
别人说,时间可以解决一切。
别人说错了。
你长了一颗痘痘,时间的解决就是你不停的遮住它,盖住它,你看不见他了,以为自己就感受不到了。等到有一天你不想折遮它了,不想盖它了,或者你不能遮不能盖了,这颗痘痘还在那里,而且随着炎症的蔓延,它更加的又红又大。一不小心抓破,流血流脓,岁月累积的痕迹更加疼痛。
《楚门的世界》里,楚门开开心心的上班,嘻嘻哈哈的打招呼,勤勤恳恳的工作,回家重复重复的过日子。所有观众都看得津津有味,觉得他好傻好有趣,在重复无聊的世界里一天又一天居然没有一点反抗。我们每个人不过和《大话西游》的结尾一样,周星驰饰演的剑客站在城楼望着那个孙悟空,望着自己,说,
“他好像一条狗啊!”

3.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出家人化缘是拿一个钵,化到什么就吃什么,别人给肉也吃,别人给素也吃,别人给新鲜的也吃,别人给剩菜剩饭也吃。一个钵,随遇而安,随食而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然此“空”,并非“虚无”之空,而是破除一切名相执着所呈现出的真实。
不要沉迷于欲恋,更不要沉迷于消除欲念。覆水难收,即使收回来,也不再是那滩水。千秋万载,黄粱一梦,此时不过一场空。
“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心头有一坨屎,看到什么都是屎,心头有一尊佛,看到什么都是佛。不要沉迷于事物,人永远没法掌控事物,没法看透事物,重要的是事物对于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小时候丢一块蛋糕就会哇哇大哭,好痛苦。高中生参加高考失败也会失声抽泣,好痛苦。长大了丢一块蛋糕并不会痛哭,在参加面试失败了也并不会哭泣。并不是因为时间过去就淡忘了,而是因为心底释怀,觉醒,拿得起放得下。一块蛋糕并不会放在心上,一次考试也并不会跌入谷底。
失恋,亏本,背叛,离逝,嘲讽,从零开始。不要执着,不要自我较劲,假作真时真亦假。
当然,并不是毫无意义地活着,无滋无味。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粗茶淡饭,也是有滋有味,行走独木桥,也是夕阳无限好。

4.“我跟你们说,你们都不要听我说的。”
真正信佛的人,从来不会拜佛,拜佛的人只是拜他心中的诸相。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佛法,如来说佛法,就是为了消除佛法,色既是空,空即是色。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并不是要树立一个行动指南,让人照着条条框框做仪式感。佛要做的,就是撕碎一切的条条框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沉迷于昨天的懊悔,不要纠结于今天的无味,不要恐惧于明天的变化。
撕碎你从出生时,溅起的一层又一层的涟漪,四岁你自己给自己包裹的一层又一层的执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