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凤鸣书院不止一个,在四川大竹、山西榆次、重庆秀山、陕西岐山、甘肃崇信、广西博白、安徽怀宁等地都有同名的“凤鸣书院”。
凤鸣书院,其意义来自于《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书院的“凤鸣”即取自其中“凤鸣朝阳”的美好寓意,意指学子将一飞冲天。
榆次的凤鸣书院,其来历要从西晋咸宁年间(公元275-279年)任榆次县令的荀藐说起。荀藐在史书上的记载寥寥,多为民间传说而已。
西晋成宁二年(公元276年)六月,成群的凤凰在榆次县城的上空盘旋,皆认为吉祥之兆。很快传到朝廷,晋武帝司马炎闻听此事,下诏褒赞荀藐,诏曰“就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爱之如父母,乐之如时雨。”皇命昭告,天下大闻,荀藐以政绩卓越能臣廉吏的优秀形象,永远定格在榆次百姓及以后历任榆次地方官吏的心目中。
时光飞逝,过了700多年,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介休人文彦博出任榆次县令。文彦博勤于公务,爱民如子,在他执政期间,政通人和,民泰物丰。两年后,文彦博仰慕荀藐政绩,就在县衙一侧修了思凤楼,用来表达对荀藐的思念之情。虽然文彦博没有像荀藐那样为榆次引来凤凰,但其夙夜在公、清正廉明,在榆次历史上留下了一世清名。历任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宰相,出将入相长达50余年,世称“文潞公”。
岁月如梭,又经过了近700年,到大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河北清苑人刘星任榆次县令。刘星在县衙思凤楼的对面修建了一处正堂建筑,堂中祭祀荀藐和文彦博两位前贤,题名为两贤祠。
因为荀藐卓有政绩,曾有“凤集于榆次”的祥瑞之事,所以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榆次知县史湛修建书院时,就取名为“凤鸣书院”。
榆次的官办县学书院,最早是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时任知县刘星倡导兴建,地址在任家巷口,取名魏榆书院。是年十月,文庙的学宫因地震而倾圮坍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时任知县史湛再次创办凤鸣书院,书院山长(院长兼主讲)均为进士出身的儒学名流。清代榆次县儒学学额,始为文武生员(秀才)各二十名,咸丰九年(1859年),因榆次捐输军饷平匪有功于国,朝廷特批榆次凤鸣书院学生名额增加7人。生员(秀才)入学后,受学官管教,有月课和季考(相当于现在的期中期末考试),在学宫肄业。清末废科举后,儒学撤销。
明清两代,榆次县共考中举人316人、武举人214人;从后唐至清末共考中进士84人、武进士26人;此外,明清两代共有贡生432人。榆次教育底蕴深厚,可谓源远流长。
凤鸣书院是清代榆次的县学。那时的读书人获取功名的第一步,是经过考试进入县学。考试合格进了学的,就成了县学的“生员”,也就是“秀才”。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凤鸣书院改为公立凤鸣高等小学堂,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新式教育。
因手头资料匮乏,尚不清楚凤鸣书院到底是建在任家巷口,还是直接就在文庙的学宫里,或者建在他处。
榆次二中的前身,也是榆次现代学校的肇始——榆次简易师范,创立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校址在城内富户街79号,位于一条狭长深巷。次年,在简易师范的基础上,成立榆次县立初级中学,校址由富户街7 9号迁到任家巷原实验小学旧址,还占有北大街西商号院落一座。
1952年7月,榆次县政府在龙王庙街4号——文庙学宫,成立榆次县立初级中学校,归榆次专署领导。教室设在文庙两侧的配殿(拆除了72座圣像),在文庙西院外侧开辟小型体育活动场。此为榆次二中的前身。
1954年8月,榆次专署和山西省教育厅决定另在北关新设立“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同时,将榆次县立初级中学校更名为“山西省榆次第二中学校”,隶属榆次市政府领导。
直到2003年8月,榆次二中整体搬迁至城北文苑街新校,榆次区政府修复榆次老城,把二中旧校址全部拆除,修复或重建了凤鸣书院和榆次文庙。
榆次老城的凤鸣书院,由北京古建园林设计院规划设计,以砚水湖为主体。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山门、四达楼、二门、两贤祠、讲堂和藏书楼。
凤鸣书院的山门,面阔三间,外面看只在明间留有随墙大门,两次间墙上有石雕大字,右边:克己复礼,久而成诚;左边:习与性成,圣贤与归。两边各有线雕的夫子像,看上去像是孔子和朱子。正门上方镶有石雕的门匾“凤鸣书院”四字。随墙门设计成砖屋檐、砖雕斗栱,砖雕门罩带有垂花柱的样式。
四达楼,因为可以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而得名。两重飞檐歇山顶,下面四角用三根木柱撑起重楼。四角垫石上分别刻有“礼、义、忠、德、孝”等字眼。四达楼东、西两向分别有悬山顶垂花门引导路径,东面可以通向一座树木掩映下的拜亭。
书院最北面的藏书楼,楼高32米,三层八角形,砖木结构。楼塔类建筑,通常都是攒尖式,书院的期藏书楼却是盔顶。最下层进门口设成抱厦,悬“文昌阁”匾。因此这座楼其实有着双重功能的身份,既是祭祀文昌星君的场所,又是书院藏书之所。
作为旅游景点的凤鸣书院,规模很大,占地27000平方米,呈园林式布局,游廊小桥勾连,湖边石景水瀑花木点缀,清静优雅,正是读书明心的好场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