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坛经》
安心则离境,安境则离心,离心则无所依。

好似有很多人皆想制住自己的情绪,可喜怒哀乐本是人之本性,为何要控制,又如何能控制。控制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恐惧的本质,可我们在恐惧什么?遇乐事则笑、遇难事则愁、遇坏事则怒,在正常不过,为何要恐惧。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有情绪当然很平常,可是一旦情绪超过了我们所能承受的度,便是一种问题。那些能够引发我们各种情绪的外在事件绝不只是“当下此刻”的存在。特殊的情境、特殊的时间等等,它们往往会触动隐藏在我们心灵最深处的各种“创伤”、“情结”或“故事”,一旦这些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过往”被当下事件所激发,我们总会爆发出与事件的应激等级并不相称的强烈情绪。比如,一件可能仅仅会感到些许喜悦的事情,我们却陷入了狂喜之中;比如,一件仅仅会让我们感到些微不适的事件,却爆发出了恐怖的狂怒。我们并不恐惧自己的情绪,我们恐惧的是这种无度的情绪激涌。
而比情绪爆发更令我们担心的,则是一旦我们跟随情绪的脚步胡乱行动,我们总会做出超越自己理智的事情来。可是,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承担这情绪失控的结果。当然,即使拥有强大的实力并足够自信以面对这情绪恶果,也一定会陷入到“狂妄自大”、“乐极生悲”等等负向的评价之中。因此,最需要控制的不是情绪,而是情绪的过度性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失智行为。
可现实却是,那些越想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在面对各种应激事件时越是无法控制自己,无论他们学习了多少所谓的控制方法。而原因则很简单,如果你不愿意去看清自己的过往,同时又无力改变令你不满的当下,那么当你面临各种突如其来的外在事件时,情绪的大幅波动就是在自然不过的事了。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情绪起伏的时刻,它并不是想让你去控制它,它只是在告诉你,你应该去“看见”。看见自己的过往、看见自己的当下,而当你真的看见,看清楚、看明白,你会发现,当下的一切状态都是你最好的选择。而你的当下又决定着你的未来,是继续周旋,还是做出改变,自己便会拥有答案。
安心,就是不随事转,而不随事转的前提是,先要看见自己的心。
一切随缘。缘来,应舍我其谁;缘去,应安心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