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劳动是钥匙‖《建议》28

劳动是钥匙‖《建议》28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4-03-16 16:12 被阅读0次

啃读28节《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原来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

为什么这么说?请看下面的良性循环:一个孩子(包括儿童少年和青年),他的手的技艺(已经掌握的和正在学习的)越高超,脑袋就越聪明,脑袋越聪明,就越能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和事物的规律性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因为劳动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学习困难的儿童少年进行智育的手段。

那么在劳动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a,劳动有步骤,有操作过程,动手劳动时要求眼到、手到、心到——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专注,期间需不停的动脑筋思考;

b,手上不停的动作,思维自然得不停的运转,手头的连续性动作需要大脑发出不同的指令,于是手、脑不断“对接”;

c,这一次效果不太理想,那就继续来吧,于是,思维通过检查和纠正,劳动过程得知改善和提高;

d,这一渐进的过程,手把各种细节和详情报告给大脑。

a→b→c→d

于是劳动就发展了智慧,劳动就教会了孩子合乎逻辑的思考,劳动引领着孩子深入的那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实现象背后的依存关系中。

凡是不能明显“看见”事物之间关系联系的孩子,离开了事实就没法进行思考的孩子,学习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明白了这一关键点,为人父母和老师自然就明白,把孩子圈到家里、圈到教室里,让他们忙于死记硬背,忙于刷题,没办法“到大自然去旅行”,肯定是打着“爱的旗号”行的“害的实质”。

什么样的劳动形式能助力孩子们智慧提升呢?

设置装配各种装置机械和仪式的活动模型,选择能量和运动的传递变换方式,选择材料的加工方法、用具、机械和工艺方法,为动植物的正常发展创造环境并管理这种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

听起来有点拗口,实际上就是让孩子多动手,比如搭积木、拼乐高,做过各种各样的手工,包括捏橡皮泥、做陶艺等,让孩子们养一只蚕宝宝、种一株西瓜苗等等。

这是我能想象出来的,其实让孩子们动手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有足够的爱、足够的科学的理念,给到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不管年龄几何,在动手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着思考。正因为思维一直处在运动和探索之中,人才能慢慢习得出从具体到概括的过渡能力。

君不见越是喜欢摸索、拆拼各种机械零件,喜欢涂涂画画的小孩,长大后大概率的理科类的学习就越轻松。为啥?在大人看来似乎是捣蛋的行为(劳动)背后,孩子的观察力和智慧的钻研性正在潜滋暗长着!

表面上看来他可能拆坏了一个手电筒、一个小电扇甚至是电视、电脑,但孩子却学会了通过思想,经由自己的手,对这些手电筒、小电扇、电脑等他感兴趣的物品施加最精细的作用,在各种鼓捣中,他的思维和手的动作真正结合起来了。

换句话说,在看似淘气捣蛋的行为背后,大脑教会了手,手也发展并教会了大脑

这样,孩子就在无意识中学会了用思维的眼光快速把握住原本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劳动过程才能提升的能力,同时还寻觅到由具体的表象过渡到概括,又从结论和概括过渡到实践的最便捷的路径——原本想收获一缕阳光,结果却得到了整个春天。

动手,就是打开孩子们思维的一把钥匙!

为什么不大胆的放手,让孩子们多动手、多参与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劳动是钥匙‖《建议》2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jg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