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侄女那年考入重点高中,她说,以前村子里看不见她的人也能看见她了,看见她的人也都主动打招呼了。呀!不就一个重点高中吗,这还没考上大学呢,别人看她的目光就不一样了。
我实在是不愿意一个小孩子过早被戴着有色眼镜的人审视。就算考上大学,跟别人又有什么关系呢,谁稀罕他们的曲意逢迎。
然而现实确实如此。因为我就曾经感受过别人不同的目光。
我们有几个老乡,在这边混得相当好,也有做大生意的,也有政府当差的。虽然互相认识,但平日来往并不多,几乎算是没有吧,主要是我们不会巴结人,而人家也不可能看到我们这些市井小民。
有一次很意外,有个老乡带着她读高中的女儿过来玩,她问我生意如何,作息时间怎样安排。
“生意啊,也就顾上日常开销吧。作息?还不是起早贪黑,天天要熬到深更半夜的。”
我刚说完,发现老乡正跟她女儿递眼色,那意思明显得很:你看看,生活有容易的吗?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以后就得这么辛苦……
看到她那样的目光,那一刻我很受伤,唉,混了半辈子,想不到被人当做反面教材来教育孩子了。怪不得她屈尊来访,原来是有目的的啊。
但旋即我就释然了,老乡的意思也没错,我们确实辛苦,确实在底层挣扎,如果她孩子能够受到激励而发奋学习,我愿意被她当成例子教育孩子。
老乡两夫妻都是在政府部门任职的,工作相对高大上,自然是看不上社会上三教九流之类,很多人这样。
这老乡原本平时是不大来往的,但是自从晴儿考入重点大学之后,他夫妻两个忽然就经常来串门儿了,聊得最多的,也是孩子的教育和前途话题。
小丫升入重点高中之后,他们更是见了相熟的老乡就夸:“人家两个女儿,都很不错的,学习上不用大人操心。”
我想起晴儿的升学宴,只请了相近的亲朋,事后有个老乡得知,硬是晚上专门过来又强行塞给孩子八百块红包,到现在我都惦记着,老得打听着他儿子什么时候结婚好还礼。这也是原本并不怎么往来的老乡。
为什么有些人看人看事看物的目光会改变?会前后不同?是他们的眼睛有问题吗?我百度了一下“目光”,头条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以前古人以为光是从眼睛发出的,故称为目光,目光所及,人才能看到物体。现在人们知道光是从物体进入眼睛的,眼睛向物体是收集物体发的光。所以目光可以说是个古人的词汇,现代人用目光只是指眼神,指从眼睛到物体的直线,实际的光线是从物体到人眼。
原来光不是从眼睛发出的,眼睛只是被人、事或者物体吸引之后才会看过来,所以别人看你的目光如何,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像我侄女一样,之前村里有些人看不见她,是因为他们没有眼睛吗?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出彩,等她自己努力进入好学校了,才吸引来别人的目光。
像我们一样,也是因为孩子读书比较上进,才被人前后以不同的目光看待。
当然,成熟的人,不会在意他人的目光。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别人投以什么样的目光,都不会影响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