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歼不商”四字可能不是成语,可至少是一句俗语。它的语义是褒还是贬,是本文所要说明的,至于是成语还是俗语,无需定论:其实它的意义深远,其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无歼不商四字其语义来于一家米店:说这家米店老板很会打理生意,凡入此店买米的顾客,在足斤足两的同时,又能获取一些意外收益。因为过去的米店不用秤,而用斗量。一升斗,五升斗、十升斗等。店家用斗盛满了米,在用类似竹板将斗抹平,你回家一秤分毫不差。而仁义的店家,在抹平米斗同时,又手攥一点米,将其盖在斗上。使本以足量的米斗在呈一“尖”状。因多给了点米,买家自然心满意足。流传至今本该叫“无尖不商”的褒义,变成了“无歼不商”贬义。
推敲一下,不无道理,解放前的米铺是用斗量。而流传百年,久盛不衰的店铺却有其实:如“内金生”、“老久华”、“同仁堂”。看来做人,做事诚信非常重要。信用是一种资产,可以就地生金。
中国汉语的一大弊端是同音不同义,在囗诉中不能辩明是非,造成误导。因比给人一种凡经商者非歼必诈,而经商者本人也效仿。纠此渊源、不无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