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学典型效应2

心理学典型效应2

作者: 行走在灵魂深处 | 来源:发表于2020-06-24 23:45 被阅读0次

人类婴儿在大脑发育完全之前就被生了出来。婴儿在出生后,大脑生长非常迅速,大脑重量和皮质厚度不断增长,9个月到2岁儿童大脑内的神经突触甚至要比成年人多50%,代谢水平也高于成年人。我们可以发现,一旦大脑发展到一定水平,婴儿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牙牙学语了。可是,为什么同一个人,幼儿时期堪称语言天才,在成年后再学第二语言就困难重重了呢?这还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从幼儿到成年的成熟过程中,大脑的代谢水平是一直下降的,神经突触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研究人员发现,我们出生时那种高效的语言学习能力,从六岁起就开始衰退了,所以语言学习的最佳时间是六岁之前。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三个方面的内容,儿童是如何学会语言的。

,叫做斯特鲁普效应。这个实验很简单:实验人员要求实验对象迅速观看一个单词列表,然后让他大声地说出每个词的印刷颜色。这个实验有意思的点是,这些词的印刷颜色和它们的意思都不一样。比如说,绿这个词会被涂成白色,黑这个词会被涂成红色。这个时候,实验对象阅读的速度会变慢,这证明了,当词义和图像含义有冲突的时候,人不自觉地会受到词义的冲击,而没有办法简单地把一个词只看做一个图像。然后,心理学家把所有的词换成了脏话,并涂上了不同的颜色。你可能能想象得到结果,没错,实验对象的阅读速度也极大地减缓了。这就证明,即使我们有意识在控制,脏话本身的含义也会对人的情绪造成极大的影响。

什么是“相对主义伦理观”呢?就是认为价值判断和伦理规范,也就是是非对错、道德善恶,完全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或是一种个人的偏爱,在这方面只有主观标准,没有客观标准;只有相对善恶,没有绝对善恶。

认知失调指什么?在心理学中,认知失调是一种与自我辩护相关的心理机制,当某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不一致的两种认知、想法或者态度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的状态。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社会情境的影响,将人的行为归结为个人内部的动机、态度等因素,这种偏差在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基本归因错误”。这方面最经典的例子是斯坦福监狱实验。

有心理学家总结说,人类其实是“认知吝啬者”:因为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我们并不会理性分析全部信息,再做出最优的判断,而是会找捷径,依赖于直觉偏见,做出一个说得过去的决策。

在一些时候,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甚至是反过来的:说白了,我们首先做出了某种行为,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认为自己的是合乎逻辑的、合理的,是反映了我们的态度的。这种认知偏差,在心理学中有个术语叫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指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如果一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不一致的两种认知,比如矛盾的想法、态度、信念、意见,就会进入这种状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典型效应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lj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