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了大学校门工作以来,我变了,变了很多。到现在我发现最大的成长是心态。
昨天11:46收到关于“马云公益基金会”的短信,公布2024年马云乡村教师计划入围前600的名单了。我很平静地点击网址,输入“吉慧芳”什么都没有出来。为避免是网络延迟问题,返回再输入一遍,还是什么都没有。嗯,没有入围前600,这件事可以告一段落。再返回到短信界面看到有问卷链接,那我填一填,要不然问卷白设置了。
我跟杰哥说没有我的名字,他赶紧打过来电话,似乎有点愤愤不平。
“怎么会没入围呢?”
“我也很有自信,不过优秀的老师太多,况且年轻老师阅历自然是没有年长老师的阅历多。”
“做了那么多,是需要被认可的。”
“可我做事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啊!只是自己想做。”
如果做什么事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那得多累啊。一件事做得再好,总有人从不同的立场觉得不好提意见。他“嘚嘚嘚”,我都要听烦了。整的有点怀疑自己:我是真的很平静,觉得落选没什么,还是理智的大脑告诉我:没关系,要保持平静呢?不知道。
昨天开放中午1:45的小酒馆,有两位姐姐报名。 A姐姐进的早,我和B姐姐进房间都看到了A的留言“下午好”(后来她睡着了)。B姐姐想当倾听者,那我当故事君。讲完这件事,难免要提三年前类似的那件事——2020年报名马云师范生公益计划,进前600后因为疫情直到2021年3月才通知提交课堂视频进前400,我没进。当时我不服气,在贵人的点拨下,直到2021年12月25日才终于把不入选的原因分析清楚,写出一篇近4000字的文章《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小酒馆结束后,我清晰的知道“昨天的我”就是跟“三年前的我”不一样,这次没有不服气,对于结果是非常平静的,该提的建议不一定能收到回复,至少得先填。三年前报名注重结果,渴望得到“钱”;这次报名注重过程,重视成长。我想等再过一段时间回头看,才能搞清楚没有入选前600的原因,当前仅凭自己的水平是看不透的。有朋友为三年前错失机会的我不平,但我深深的知道,人生再来一次,还是同样的结果。早期的习得和经历不被打破、撕裂,是不会有改变和成长的。而我因为三年前的落选,终于看透一些真相,终于在之后凭借努力遇到更多的贵人。再说“错过的十万块”,别人的钱本来就不是自己的,从未拥有,谈何失去?
除了这件事,我还在其他事情上发现我心态好了。
去年暑假出门前,我早早的把去不同地方的车次、路线规划按顺序记录到本上,等到实际购买车票,发现与先前的记录截然不同。今年我提前看一看,不用再记到本上,只需要在日历上备注清楚,定好闹钟提醒按时买票。开售的第1分钟没有抢到票也没关系,把候补挂上,睡一觉醒来发现有票了。
去年为什么提前记录,是因为焦虑、担心,焦虑买不到票,担心无法参加活动,我需要清晰、放松、安全感,记录出来会让自己踏实安心一点。今年不记录是心中有数。就这一点点“心中有数”,也是从去年到今年一年时间才发生的成长和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