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萨提亚深层沟通力》第五章中读到书中崇建老师的父亲明明心中爱着自己的儿子、牵挂着自己的儿子、心疼着自己的儿子,可是见到儿子的时候却是通过愤怒、指责和说教的方式表达出来。崇建老师的大哥,面对着不断被老父亲批评、指责和说教变得手足无措,他心中明明也爱着自己的老父亲,可是却说出了让父亲误解的话。看着崇建老师60多岁的大哥,坐等了一夜自己的老父亲,却忍着委屈哭着离去的情景让我泪流满面。我的心情很痛,这样的情景在多少家庭中是反复在上演的啊。明明心中是爱,表现出来的就是愤怒、指责、批评和教育。彼此之间不断被亲情之间的误解折磨,陷入不断的纠缠,然后大家心中郁闷、纠结、烦恼、焦虑不安,有时候还会伴随着愧疚。
我记得有一次我骑自行车的时候撞到了前面的一辆驴车上,我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上,在我旁边的爱人立刻大声指责我,“你咋那么笨呢?比狗熊还笨!”我本来摔倒了就很难受,听他的指责让我火冒三丈,当时我就和他吵了起来。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情,我意识到他行为背后担心、关心和焦虑,他看到这样的我心里一定充满了不放心,可是他只能用他潜意识中的惯性思维来表达。他也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给我带来的是什么感受,他的关心变成了对当时的我一种伤害。
他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估计他也很难改变了,那么我还会像以前那样愤怒得像头狮子一样吗?不,萨提亚说,“面对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不管他人做出什么行动,那是他人的事情,我们如何做出自己的应对,需要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的幸福、喜悦、平和、稳定需要自己修炼,我们不能被他人的情绪吞没,生活在他人的情绪里无法自拔。
想想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时候也是用愤怒、批评、指责和说教来表达自己的担心、爱、关心和关注的。现在孩子已经长大。回顾曾经的过往,很多时候自己心中是充满自责的。崇建老师说自责不是一种情绪,是一种应对方式。或许我们会在潜意识中通知自责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愧疚感吧,但是自责于事无补,也不能给孩子带来帮助和弥补,以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应对方式是什么,现在知道了就放下这种应对方式,坦然地接受自己的过往,带着觉察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