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搜狐
今天是2017的最后一天。这一年,你过得怎么样?你遇到了哪些触动你的事和人?有没有某个时刻,你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原来他者的生活也和你有关?有没有一些事情,让你突然理解了别人的处境,觉得社会还有点希望?欢迎把你个故事留言给我们,和土逗一起记录漫漫长夜里的光。
除了诗和远方,还有近在眼前的劳动者
@小青:2017,我换了三个工作,发现无论什么形式的工作大家都一样苦逼啊。
年初,我终于离开了勾心斗角的单位进入了一家家喻户晓的国企,或者说自称是国企旗下的创业团队。声称一切都是按国企的标准,零福利领国企最低工资。最奇葩的是,绩效只有扣减项、没有增加项。上面制定的KPI不可能完成的,但完不成就扣钱。我在那每月就4000多工资,没有加班费。实习生没有工资还要加班。
拿着编制的领导告诉我们,这是单位艰苦朴素的传统。办公室连水都不能烧,大家带着保温壶上班。当时出个差,同事还要专门买点手信给财务,要不然就报不了机票了,比黑店还黑。
没多久我跳到了一家知名央企的“创业团队”。终于有食堂,办公室也能烧水了。但是太忙了,一个月休四天,总有几天工作到凌晨两点,每周至少三天做到10点以后。
关键是做这么多其实没什么意义的。功劳都是有编制的领导的,除了什么岔子都是我这种劳务派遣工的责任。有一次被单位拉去开青年工作交流会,一群老干部说关心一下青年需求,硬拉我们去充数。但根本就只是针对那些有编制的,要什么住房福利,跟我们一点关系没有,还耽误了几小时工作时间。
@俊朗娃娃:2017,有一天已经近凌晨一点,我还没有睡着,情绪越来越不安,原本打算早上五点起来奋斗的计划眼看要泡汤。
那段时间,我在焦虑地准备写论文的材料,非常嫌弃自己,也暗地里责怨老师一直放养,没让我学到真本事。
外头突然响起轰隆隆的声音。我正要发火,听楼底下干活的大哥一声,累哦……我心里一惊,心想我又有什么资格抱怨呢。他们没日没夜,甚至要麻醉疲惫的感觉,为了一点对家庭的责任,苦熬着干活。
我只希望用论文描述出大千世界里一粒沙子的模样,就怨天尤人!扎在书堆里太久,看不到那些被机会排斥在外被资本挤压在底的生命,我感到内心变得冰冷。无眠之夜,开始关心他人,开始面对自己!
@宁依:翻看2017发的朋友圈,一篇标题写着“快递站”的故事下面,我补充了这个片段。
“你觉不觉得这儿特别冷?”快递小哥问同伴。
“对啊,起码比外面低两度。”
“而且很压抑,我第一次进来就浑身不舒服,现在还是……”
我循着小哥的指向望去,才发现所谓的墙都是用报纸糊着,灰朦朦一片,潮的地方皱起来,深一块浅一块,脏兮兮的。
我还记得当时挺难过的,也惭愧平时眼里心里都只有自己的方便。从那开始,我留意起身边这些熟悉的陌生人,习惯了尽可能快地去取快递拿外卖。
再次点开这篇文章重温,原来是土逗写的。谢谢你让我看到,生活除了诗和远方,还有近在眼前的劳动者。
图片来源:搜狐
@林深:2017年底,我在北京,对,就是那个大量dd人口被大清退的北京。11月底,很多媒体、学生、援助组织甚至民间的普通个人都自行到那些被清退的村子里看情况,我也成为其中一个。北京五环外的皮村,当时天很冷,有一些临清退的公寓里断了暖,一个尚未撤离的工人说,“屋里冷,心更冷。”
驻守村里拦截外来访客的保安和警察不少,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外界关注者的到访。或许是因为到访者太多,惹怒了谁,我们这些到访者遇到一大群身份不明、自称当地人的人谩骂和驱逐,他们所有人都举着手机疯狂地拍摄到访者。被驱赶的过程,我认识了几个大学的学生,专业各不同,有的是北京高校的,其中有的才大一,甚至也有从其他的省份来的。聊起来,他们大多都是因为个人对此公共事件的关注,三五好友,结伴而来。看守很严,他们仍然躲着监视者的视线找到公寓里滞留工人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要。
2017北京寒冬让人糟心的事情不少,但所幸遇见这为数不少的、走到底层中间的青年人,让我感觉到了星星之火的温度。
原来我自己和身边的环境是有连接
@Cathy Wong:2017,我读研了。很多亲戚长辈先夸一句“厉害喔”,然后感叹,“不过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什么用,到时学历高了,年龄大了,找对象更麻烦”。
除了我外婆。“别理他们,女孩子读多点书好,我们以前旧社会没得上学,是没办法。今时不同往日,这么早结婚干嘛。”
她抚拍着我的手背,又塞给我一个厚红包,抢着说“呐,去买书。”外婆今年87岁,只上过几天学,但她总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不偏心。”
读研不易,学海书山,总不免气馁。但外婆的鼓励,这跨越世代的尊重和理解,让我更加坚信:女性的价值来自于自身的努力实践,而不是所谓的“嫁得好”。
淳吉:2017年,我考上了dream school, 跨专业读研,比想象中要难。看到名校里静美如画,学霸们行色匆匆,各自修行,我愈发想念远方的家和好友。
有天在饭堂一个陌生的窗口打饭,我慌张点好了餐,大叔喊我拿个盘子。我搞不清方向,东张西望,旁边一个带着耳机的女生,把她的递了给我,自己再重新拿一个。我点头示好。
排队中,我滑起了手机,她又悄悄把一碗米饭放在我盆子上。
这次我认真地说了声谢谢,她连忙扯下耳机,笑着说没事,神色温柔。那一刻我很感动,想过去抱抱她。身处异乡,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又或者,一个人也没什么关系。
@SunRa:2017夏,我在一家化妆品店试唇膏,旁边一个黑人男性在很开心地试眼线,跟同伴讨论接下来的布鲁克林同志大游行,满满的自豪感。虽然我是直女,而且是中国人,跟身边这两位陌生人的差异不是一般的大。但很奇妙,我突然有一种很替他们快乐的感觉。
因为目前在中国大部分都是女性在买化妆品,无论是出于无奈、减压还是兴趣,化妆品店是很单调的。但那次我感觉一下子跟陌生人有情感上的链接。虽然我只是一个偷听别人聊天的游客。对方很认真地化精致妆,可以说是感觉到一种公开和勇敢,而这种勇气在中国大部分情况下是属于病态和不允许的,非常罕见。所以那种感觉很奇妙,觉得他的开心和坦率和期待传染了给我。
@晓青爱茶:毕业后到一间NGO工作,钱不多,但我特别喜欢周围的环境。
最喜欢一家专做椰子鸡的夫妻小食店,米饭是用椰子汁蒸过,一口饭,鼻腔口腔满是清甜的椰香。油菜也做得好,青绿又爽脆。更不用说招牌鸡汤了,绝对是家常的用心。
忙碌的老板娘总会搭上几句话,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弧线,特别治愈。有次她还主动问起我们朋友圈提到的社区活动,“那是干嘛干嘛呢,我也要支持一下”。那一刻,我想起自己在市中心的4A广告公司实习那阵,盯着电脑扒饭,食不知味,只为果腹,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他们家还收留了一只瘦小的流浪猫,后来被老板喂得圆嘟嘟的,天天在窗边睡大觉。有时工作累了,我们就过去吸吸猫拍个照。
对我来说,这些小小的美好的人情世事,百看不厌。而最后把我留在公益圈,大概就是这种生活气息,人与人之间的共鸣。资本主义shopping mall和写字楼冷冰冰的,但在这里,我知道我自己、我的工作和身边的环境是有连接的。
眼泪里也蕴含着改变的力量吧
@十三:2017五一劳动节那天,我在台北参加了工人大游行。达到终点的时候,“工业总会”、“商业总会”楼下已经摆好了工总商总领导、老板的肖像,还有“台湾劳工假太多”、“年轻人不应该计较低薪“的语录。
总指挥喊大家一起呛惯老板(要求多又不愿意付钱的老板)。一瞬间,成千上万矿泉水瓶子漫天飞舞砸向这些纸扎的老板。
图片来源:风传媒
生长在大陆的我看到这样壮观场景还是非常激动,又有点不安。劳工可以表达他们的不满,依然没有力量。如果真的有力量,政府也不会强行砍假七天,今年也不会要修改《劳基法》进一步恶化劳动状况。新的一年或许会更糟,希望更多人可以团结起来。
@刘大默:最近,一个当空乘员的香港朋友给我讲了向公司争取权益的故事:
那时公司出台了一些无理措施,这个同事喊我去参加工会紧急大会。现场人山人海,这人在我旁边摇旗吶喊,握拳挥舞,热切地回应台上的工会主席:“是!支持工会争取!……支持按章工作!”
那段时间,她在每一班机上都拉着同事解释这些措施的影响,又坚定地说,“大家要不惜一切团结争取”,语气激昂。
后来工会小册子发了下来,我建议她细读内文以防踩雷,她居然答:“切,我才不会蠢到按章工作!”
我当时骂了她一顿。自此在公司碰面,我都不打招呼。
“行动最后成功了,但我也认清了很多人的真面目。当时肯定心寒啊,怕影响升职,何必表一套里一套呢。”
朋友还有一年就退休了,但他仍时常出席争取权益的场合。“那之后,我不再因为别人叫我去而去。我参加,是因为自己了解考虑清楚,认同这样的理念。”
@常适:2017八号风球后的一个下午,香港美荷楼,我偶遇了一场难忘的导赏。
导赏员很年轻,土生土长的深水埗人。透过影像布局陈设和猜估互动,他向我介绍了石硖尾大火,徙置大厦逼仄贫苦的生活,还有香港公屋的政策及变迁。
快结束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朋友圈那些加了小清新滤镜的香港屋邨图,“我想很多观光客应该只在高楼大厦里购物,根本不知道屋邨背后的辛酸。”
他点头,“很好的问题。可能湾仔中环是一个香港,深水埗属于另一个。光鲜背后,贫富悬殊真的很严重。我们定期落街,看到那些老人家,八九十岁了”,他顿了顿,眼眶有点发红, “背佝偻着,走路颤巍巍的,依然天天坚持捡纸皮去卖,真的……”他还噏动着,眼泪就止不住涌出来。
当你发现哦原来还有和自己一样追求公义的年轻人、同路人,会很欣喜的。
最近有朋友到深水埗夜访露宿者,她说“深水埗虽然穷,但是社区感很强”。我想,如果多一些像导赏员那样觉知社会病痛的青年,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未来,运气应该不会差。
眼泪里也蕴含着改变的力量吧。
欢迎把你在2017年的难忘时刻留言给土逗!故事入选者将有机会得到土逗精美周边一份哦
作者:土逗读者
编辑:小蛮妖
美编:黄山
土逗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