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高考录取时,也就不可避免地有人欢喜有人忧,看到某省有几万人滑档的消息,很为这些滑档的考生惋惜。
虽然家中已经没有高考生,但我对高考的话题还是非常感兴趣,而且也比较关注。晚上还通过抖音平台听了一会某专家的直播,通过直播间的家长和高考的连麦,可以明显看出有许多家长和考生对大学生活的规划是迷茫的,甚至没有什么计划。
无独有偶,今天是休假后第一天上班,办公室来了一位大二实习生,因数关注高考和大学生学业(因为自己孩子刚刚大学毕业),所以就和这位年轻的实习生多聊了一会。在聊天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这位大二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以及现在学业情况没有任何规划,不但没有规划,在谈及考研和考公的时候,这位大二学生竟然一无所知。
通过以上两个实例,让我明白了有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一年甚至几年毕业未就业的原因。朋友的女儿今年也是大学毕业,考研失败,毕业后才考虑考编,因为师范毕业,只能考老师的编,但是朋友的女儿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很盲目地报名考试,参加了几次考试,均未能考中,如今在家待着,说是继续复习考编,其实整天无所事事,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过着吃饱混天黑的日子。
我想这样的状态的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还有许多,当然也有少部分大四毕业前都已经有了自己理想的归宿,但这部分有归宿的大学生都是自律性强、有明显的规划计划的学生。这主要在于家长的引导和个人的努力。
我们大部分人包括许多老师在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都持有这样一种态度:你们现在要努力学习,过了高中这个阶段,考上了大学一切都好了,就不会这么累了。于是大家在心中有这么一个认识,凡是考上大学的以后都将一帆风顺。实际上是这样的吗?其实不然,大学生活是非常卷的,大学有大学的制度和竞争模式,学分与绩点制需要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努力,争取好的绩点。
某专家说过:“大一决定保研资格,大二决定保研层次。”对于这样的观点,我还是非常认可的。虽然我曾经也误导女儿“高中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就轻松了。”这样的错误观点,但庆幸的是等女儿真正考上大学的时候,我歪打正着地纠正了错误的观点,把女儿的学习态度引导到正规轨道上来了。在女儿上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告诫女儿要好好学习,争取将来保研。
如今女儿大学毕业了,也如愿在一年之前保研成功,而且是理想的大学,所有这一切都是歪打正着,但值得庆幸。
大学期间,有既要考研,又要考公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因为考研能否顺利上岸不确定,但心有不甘,还要去试。而就业是毕业必然,考公依然是最热门选择。凡是有这样想法的大都学习不十分突出的学生,想法很多,但付出很少,或者说不成比例,而这样的学生应该占相当比例的。
这种既要又要的想法并不是不可以有,但要有规划和努力,有时候规划比努力更重要。首先要了解你所在学校的保研率和考研率是多少,自己处在什么档次上。找准定位,然后制定目标,如果通过努力能够考研的话,那就努力考研、全力以赴。如果考研只是随大流报名而已,那就要把精力放在考公上,需要在大三的时候就要去准备。
别看着每年有几百万考研生,其实真正能够上岸的比例是很底的,有的二本学校保研率和考研率只有1%和5%(甚至还要底)。211院校保研率和考研率在10-20%左右(还要看211的档次)。
其实,说白了大学并不是我们大部分说的那种轻松,而是非常残酷,如果你不努力,就要被未来淘汰。看看那些985、211院校的大学生,都在加班加点地努力学习,图书馆里永远都是爆棚的,他们都在拼,我们普通大学的学生更要努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