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买了一套《史记》,刚好那段时间对古代文言文感兴趣,奈何古文太深奥,看了第一本就看不下去了。
我买的《史记》,一共6本,第一本大概就讲了皇帝的部分。前面是文言文原版,后面是白话文翻译。看原文,我基本看不懂,那些字单个的,我还认识些许,合成一句话,我就完全理解不了意思,只能看白话文的解释,大概知道文章的内容。
《史记》是传记式的记载,读一篇,大概知道的某一个人的事迹,想要了解整个时期的历史,需要把整本书看完,把每个人的事件串联在一起,知其一,才能理解其义。
《楚汉传奇》这本书就融合了这个优点,作者公孙策以史料为证,贯穿整个楚汉的走向,把楚汉时期的历史事件整合在一起,当读者看完这些故事,脑海里就会清晰的浮现出历史进程的线路图。
重点1,本书是以《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为底本,对原文加以解析及升华,升华的是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再加上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更容易进入情景中去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
重点2,本书由92个小故事组合而成,指鹿为马、约法三章、胯下之辱等耳熟能详的故事也在其中,以前对故事情节并不十分理解,看完此书后,便加深了印象。每个故事的字数并不多,相当于就是翻译了史料原文,再加一些情景式的东西,让读者更有兴趣去读。
重点3,易读易懂。作者在序言里提到:读历史,要进入历史情景。如果只是以古文翻译来看,很多人和事对译过来,根本看不懂。不了解时代背景,不了解人物性格,进入不了情景,自然也就读不懂故事。
就像看一本书,有些人说这个书很好,有些人说根本看不懂,有些人认为作者写的狗屁不通,其实是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站在自己的立场,以自己的认知去理解别人的故事,肯定会出现不同的评价。
简单一点说,60岁的人生经历,看20岁初出茅庐作家写的书,肯定会有代沟,以及对内容的不理解。
此书就着重这个要点,看历史书,过去那么久的事了,普通读者去看,肯定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而作者的出发点就在于:进入历史情景,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场景,更深刻的理解历史,把对历史的感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看完这本书后,脑海里有个清晰的历史进程走线:秦始皇统一六国,因为暴政和其他种种原因,逼得人们造反,最先造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刘邦。秦始皇不是被起义的人打败的,他是生病死的,被赵高等人篡改遗诏,秦二世子婴登上皇位。
项梁项羽等人举着楚怀王的大旗,进行起义,刘邦则是这里投靠一下那里投靠一下。二者都是起义,虽名义不同,但追求一样。接下来就是明争暗斗,抢夺天下。
项羽得过天下,但是他得了天下之后,回江东老家定都,跟他打仗的关系好的将士分地进封,原来封地的王都不承认。“分账不均”,利益平衡不了,所以大家又各自乱了起来。
被封为汉王的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后成功的取得天下。取得天下以后,他善于总结,说自己是因为依靠有才能的人才得以得天下。犒赏将士,分封地,各种策略,一一实施,故帝国绵祚二百年。
众人喜把项羽与刘邦做对比,以此总结出很多道理。二者出生不同,身边所遇到的人和事也不同,不能论好坏,只能以史为鉴,各自心中有数。
《楚汉传奇》是故事里的中国系列图书的第二本,这一系列的书都比较好读,如果你想了解历史,可以先从此书看起。以小故事为节点,看一篇也有收获,小故事串联成大历史,整本看完能有历史的概括,会有更加形象和明确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