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年了,还要打孩子么?

2020年了,还要打孩子么?

作者: sevensuns | 来源:发表于2020-08-05 22:04 被阅读0次

    1.打孩子有用么?

    我家崔老师认识一个妈妈,经常打孩子。经常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每次见到她,她就主动汇报,又打孩子了。

    打孩子的父母我们也认识不少,但像这样喜欢说出来的,就只这一个妈妈。

    “我好好说话,他就是不听,我就打他了”,这位妈妈总是这样说,同时摆出一副无奈的样子。

    这倒是和大部分父母一致的,就是打了孩子以后,如果父母主动说出来,一定是为了证明父母是因为很“必要、正确、不得已”的原因才打的,一定是为了证明这孩子不打不行。

    你看,我们大人做事情就是高明,连打孩子都是迫不得已,为了孩子好的。

    问题是,打了这么多次,到底管用么?

    好像是有点用,毕竟打完了,当时的问题虽然没解决,但是造成问题的人已经被镇压了,家长就觉得问题解决了。

    可是,下次遇到这位妈妈,她还是一副无奈的样子说:“我昨天又打他了,就是不听话,真没办法”。

    打一次,管两天,然后再犯。这样看来,好像打孩子又没什么用。

    2.短期效果

    评价打孩子有用还是没用,我们既要看短期效果,也要看长期效果。

    打孩子的短期效果是什么呢。

    小明看了《星球大战》以后,特别着迷,不过他的迷点比较小众,他喜欢模仿电影里机器人的走路动作。

    他摇摇晃晃地摆动着僵硬的胳膊和腿,在客厅里转圈走。

    第一天,小明走得很开心,他爸爸看见了,没说什么。

    第二天,小明还是模仿得很开心,他爸爸说:“不要这样乱晃了,看着就烦!”

    第三天,早上起来就模仿机器人,他爸爸说:“叫你别乱晃,怎么不听话呢?上学要迟到了!”

    小明越走越开心,他爸爸隔几分钟就催促一次,小明好像没听到。

    等到快迟到的时候,他爸爸终于意识到,光说是没用的,忍不住打了小明一顿。

    小明哭着乖乖穿好衣服上学去了。

    路上爸爸牵着哭个不停的小明,很凶地说:“不许哭,憋回去!”

    小明想不明白,明明打得很疼,爸爸很凶,自己很害怕,为什么不让哭!

    但是小明用尽力气憋住了哭声,他大口喘气,抽噎着,泪水从脸蛋上淌下去,不敢发出声音。

    他还是觉得学机器人的动作很好玩,只是不想再挨打。

    “不打还是不行,一打就好使”,小明的爸爸这样想。

    这是打孩子(惩罚)的短期效果。

    3.长期效果

    慢慢地,小明眼里的泪水干了,他想起来,好像自己因为贪玩,忘了什么事情的时候,爸爸总是会打人。

    他的目光从恍惚变得凝重,脑子里开始转起来。

    “凭什么不让我玩?凭什么都得听大人的?爸爸真讨厌!”,这是他第一个想法——憎恨。

    “你不让我玩,我就撕了你的笔记本,打翻你的水杯。”,这是他第二个想法——报复。

    “你不让我跳,我偏要跳,明天早上起来就跳,气死你!”,这是第三个想法——反叛。

    “哼,你不让我跳,我偷偷跳,不让你知道!”,第四个想法——远离大人,偷偷摸摸。

    小明的嘴角又露出了笑容。在家长看不见的地方,孩子又长大了一点。

    上面四种想法都是家长不希望孩子有的。

    许多家长希望孩子有的想法是:“学机器人不好,我以后要乖乖的,让爸爸喜欢我!”,这种想法看起来好像没问题,当乖孩子不好么?

    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各方面都好,但是必然有一个问题——自卑。乖乖听话的孩子,必然是自卑的孩子。

    打孩子(惩罚)带来的长期后果就是这4个R,憎恨Resentment、报复Revenge、反叛Rebellion和退缩Retreat(包括偷偷摸摸和自卑)。

    4.打到什么时候为止?

    打孩子(惩罚)只会教给孩子他不能干什么,不会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办,不能教给他积极的品质。

    下次遇到问题,还是会有冲突,继续打下去么?

    一个经典的问题是:“你打算打孩子打到什么时候,才不打了?”

    很多人会说:“等他长大了,懂事了,就不用打了。”

    什么叫长大懂事呢?就是孩子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完全顺从家长的想法行动。

    而事实是,一个人不可能总是顺从别人的想法而不积累负面情绪,积累的情绪,总会有爆发的时候。习惯打孩子的家庭,孩子永远是不听话的,这样一般会持续打到青春期,才停止。

    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孩子大了,能还手了,打不动了。另一方面是家长怕了,怕打得离家出走了。被迫放弃了。

    然后总结出一句话:“这孩子没救了,打也不管用,我管不了了!”

    在他们眼里,养孩子就是要用尽办法让孩子屈服。

    许多家长都认同,骄纵是会害了孩子,养孩子没有别的办法,为了孩子好,不打是不行的。如果他们明白惩罚的长期后果,就可以把这样的观点翻译成更清楚的表达:很多父母相信,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不断惩罚他、打击他、羞辱他、强迫他,让他感觉糟糕透顶,失去自尊和自信,只知道顺从大人的想法,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这样翻译了一下,就能看出这种想法的荒谬了。

    用惩罚代替打,冷暴力代替热暴力,造成的后果是一样的。

    5.真的是好好说话他不听么?

    养孩子有很多不需要惩罚,不需要打也能奏效的办法,这些方法需要家长有很大的耐心和对孩子的真正的尊重。

    虽然说出来不好听,但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些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感受和未来。他们希望孩子不麻烦家长,不需要耐心引导就能长大,长大了还要对自己很孝顺。

    当与孩子产生对抗时,就喜欢一打了事或者严厉惩罚。心里也是知道这样打是不对的,但是总想着把打孩子合理化,不想反思自己的问题,却想把问题推到孩子身上。

    “我好好说了,他就是不听,不打不行啊!”

    什么叫好好说话不听呢?

    影小姐4岁时生病了,我带她去医院抽血化验。前面排队的一个孩子,害怕抽血,大声哭了起来。

    他爸爸搂着他,劝说他不要哭,不要害怕,说了很多显然没有用,哭声变得越来越大。

    突然他爸爸挥起手来,给了他一个巴掌,孩子抽噎了几下,停住不哭了。

    这时候他爸爸也冷静了一点,搂着孩子安抚他的情绪。但是孩子对抽血的恐惧没有消除,憋着情绪等到最后,抽血时还是大哭,几个人硬按着才抽完的。

    所谓的家长“好好说话他不听”基本都是这个样子的:

    1.我已经决定了必须这样做,你没有选择。

    2.我现在用温和的语气通知你这样做,必须听我的。

    3.你不理解这件事情,这么明显的事情你不理解,我才不管你有什么想法和难处,你太不应该了。

    4.我现在用生气一点的语气通知你,必须听我的。

    5.你说我语气不好,你有情绪,这不行,你不能对家长有情绪,你必须控制你的情绪。

    6.你不控制你的情绪,那我控制不了我的情绪也是理所当然的。

    7.既然我好好说话你不听,现在我生气了,我只好打你了,这是你自找的。

    不好评价这种家长的这种做法,我只是觉得,他一定不敢对自己孩子以外的人这样“好好说话”。

    我带影小姐抽血,提前讲了抽血化验的必要性,还告诉她,抽血确实会有一点疼,是针刺进去的那一会儿疼,就像是针刺了你一下那种感觉,不过很快就不疼了。爸爸相信你,为了治病,能忍受这点疼的(鼓励)。影小姐知道会疼到什么程度,也知道为什么要抽血,她抽完血和我说:“确实有点疼,但是很快就不疼了,我能受得了。”

    这些道理必须提前讲,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根本听不进去任何说教。而偏偏很多家长就喜欢在出现问题以后才想起来讲道理。

    这就是他们说的,“好好说话他不听”。

    而真正的好好说话,是这样的:

    1.关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太小,也可以给出有限的选择)

    2.我了解了你的想法,知道你的担心,你可能有些误解,我给你解释一下。

    3.你还是害怕,有情绪,这很正常。(保持冷静,温和的语气)

    4.你不能控制情绪,没关系,我需要先控制我的情绪,我们都冷静一下再说。

    5.我现在控制好情绪了,你不同意的话,我不会强迫你。

    6.好吧,既然这是你的选择,我尊重你的想法(放弃必须立刻解决问题的想法,逐渐引导)。

    孩子年龄不同,家长需要运用的沟通策略也不同。不需要担心,孩子在感觉好的状态下,都能做出对自己真正有利的判断。

    6.三种管教方式

    总结一下家长与孩子的互动的三种方式,骄纵(自由无限制,无规矩)显然是有害的。

    严厉(过度控制,没自由),因为短期有用,一直能迷惑人,让人以为是不得不用的方法。实际上短期有用会造成长期有害,损害孩子积极、自信、负责任的品质。

    有些父母不知道怎么办,会把骄纵和惩罚机械结合。打一顿,管用几天,家长觉得愧疚了,又骄纵几天,等受不了的时候,再打一顿……这样在两个极端摆动,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种方式是我们提倡的正面管教方式,有规矩也有自由,和善与坚定并行,尊重自己也尊重孩子的管教方式。正面管教提供了很多积极沟通和培养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都需要在让孩子感到无条件的爱和归属感,感到你是在真正尊重自己也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

    而做父母最难的部分,就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关于尊重的话题,以后另起一篇再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年了,还要打孩子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xl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