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含苞的梦乡

含苞的梦乡

作者: 陈谦swan | 来源:发表于2020-04-28 00:04 被阅读0次

近来,梳妆台上一直放着一本书,不知该如何处置。

书,是Brian Symon写的《Silent Nights – Overcoming Sleep Problems in Babies and Children》。

已经想不起是从哪买来的书了,甚至不记得读过, 只朦朦胧胧记得应该是贝贝还幼小的时候就有的。 书几乎还是全新的状况,贝贝却已经上高中了。最近一直想着,应该把它送给谁呢?挺好的书,关于如何解决婴孩与小孩子睡眠问题的。但是现在,我是不需要再去读它了吧。

怎知,今天读到了一篇文章,竟然让我不禁又把书重新打开来翻阅了一番。也,再一次回想曾经如何天天守候着含苞的梦乡。

这篇文章触目惊心地提到一个3个月大婴儿活活被亲妈憋死。

妈妈加入了一个叫“芝士小馄饨”的付费母婴群,号称帮助宝宝“解锁趴睡”,也就是哭声免疫法。为了训练“趴睡”,亲眼看着3个月大的婴儿从嚎啕大哭到失去体力,嘴唇发紫口鼻流血,最后死亡。

如此惨剧,实在不忍卒读。

一个幼小生命的丧失,就那样在几乎完全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下发生了。怎能不令人痛心疾首呢?那种感同身受的心痛和无助实在根本无法用言语表达, 很容易令人感觉近乎绝望。

谴责那位妈妈和芝士小团队的声音此起彼伏。各种由于义愤填膺而引发的似是而非的质问,不禁引人深思。诸如:

“三个月的婴儿,连翻身都不会,妈妈竟然放心把她一个人放在婴儿床上”;

“好好一个人为什么要训练睡觉?!!我们长这么大,有听说谁不会睡觉的吗”?

“我真的理解不了,为什么总有人要教一个婴儿独立”;

“让一个三个月大的奶娃娃独自入睡,跟让98岁大小便失禁的爷爷独自生活有什么区别”?

一个新闻,一种令人欲哭无泪的场景,一堆肝肠寸断的责骂, 瞬间把曾经的那段艰辛育儿的岁月重新唤回到眼前。

于我,单单只凭一篇文章,未经其他调查研究的途径,是断不敢像一些人下结论“这就是一场直播的杀人事件啊!”

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如果大家对育儿方面的问题多一些了解,对婴儿妈妈的辛苦多一点了解,惨剧应是可以避免的。即便这位目前受尽口诛笔伐的妈妈, 如果不是那么无知无助,也不至于在失去至亲之时还要同时承受千夫指的罪名。

她的无助,很显然,并不是身边缺少帮她的人,而是身边缺少真正知道如何帮她的人。

而对于提出质疑谴责的人,如果多一些育儿知识,至少知道真正应该谴责的是什么。

或许,某些育儿知识,特别是由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条件,并非直接与此惨剧相关, 但是,世界上任何国家的育儿知识毕竟都有共通之处。或许多一些了解,可以防止另一个惨剧的发生,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误会。现在的网络时代,常常看到的现象是,指责的人很容易就言辞过激,似乎只为发泄怒气而指责,根本无法指责到位。

首先,让我们先来澄清对趴睡的认识。然后,可以尝试解释种种质疑。

对“趴睡”的认识

以前在中国,就听说在西方国家,很多婴儿都是从小趴睡的,并且列举了一系列趴睡的好处,令准妈妈们和新妈妈们无比动心。如今,在澳州,实实在在看到了许多天生喜爱趴睡的小宝贝们。特别是在幼儿园,每当午休时间,看着铺在地上一张张小床上面一个个趴睡的小朋友们,拱着被尿布包裹得鼓鼓的可爱小臀,就觉得实在憨态可掬。

但是,在澳州,所有的幼儿园, 婴儿房的卧室门口,都会贴有关于”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婴儿猝死综合症”的信息,提醒家长和员工关于婴儿入睡最重要的注意事项:将一岁以内的婴儿放入婴儿床时,应确保其仰卧 -- 杜绝将婴儿面朝下使其趴睡。 趴睡会增加患SID( 婴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

如果婴儿中途翻身,从仰卧的姿势转为趴睡,可以在继续定时观察的前提下,允许幼儿以自己调整的姿势睡觉。

由于婴儿尚小,尚未具备灵活转动脸部或者翻身的能力,所以令其趴睡非常危险,容易引起窒息。

防止婴儿窒息的另外一个注意事项是:不在婴儿床上放任何枕头。婴儿入睡时,如果需要盖被子,则应该将婴儿身体置于靠近床尾位置,然后将婴儿被盖在下巴以下的部位,并且尽量将被子周边塞紧。此举,意在防止婴儿往下钻,脸部埋入被中,影响呼吸导致危险。

为了安全起见,根据规定,澳州幼儿园的婴儿房,如果有入睡的婴儿,员工必须每隔10分钟进去婴儿卧室查看一次,确保婴儿呼吸顺畅。

(前阵子的电视新闻就曾经报导澳州某个幼儿园里,发生了某婴儿在睡觉时死亡的事件。过后,经查阅其婴儿房的婴儿睡眠记录表时发现,该名婴儿的睡眠时间段里,有许多时间段是超过10分钟才记录一次的,也就是说,照顾婴儿的员工,曾经多次超过了10分钟的间隔才去检查婴儿的睡眠情况。这是违反规定的,可以问责。)

因此,如果这个婴儿才3个月大,不应任其趴睡,更不应在其不愿趴睡的情况下逼其趴睡。

提供如此教导的“专家”应该对此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查明“专家”确实教导一岁以内婴儿趴睡)。

当然,澳州普通的家庭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照顾自家婴孩的自由,可以不严格遵守幼儿园必须遵守的规定。但是,新妈妈们会定期带婴儿去做健康检查并且学习专家方面相关的育儿建议。这方面建议一定会包括如何预防SIDS(婴儿猝死综合症),往往还包括对新妈妈身心健康的关怀。

关于各种质疑

第一个质疑:“好好一个人为什么要训练睡觉?!!我们长这么大,有听说谁不会睡觉的吗?”

回答这个问题,应该首先认识到睡觉的重要性,或者换句话说,认识到缺乏睡眠的严重性。

经常规检查,正常的婴儿,或多或少 存在睡眠问题,并不少见。

一个婴儿不能好好睡觉,带来的后果不只是影响婴儿本身的精力和情绪以及生长发育, 更直接影响了妈妈的睡眠质量,并由此带来妈妈因睡眠被剥夺而引起的各种症状。

“我们长这么大,有听说谁不会睡觉的吗?”

看到这个问题时, 首先就是很想恭喜这位提问的人。此提问者长这么大,居然没有听说过不会睡觉的, 实在令人羡慕。

于我,令人羡慕的事情,还真是有的。比如,在乳养大宝时,每逢听说别人家的宝宝一夜睡到天亮,完全不需要起来照顾,实在是羡慕得无可奈何。因为大宝在几个月大的婴儿时期,几乎夜夜哭醒多次,常常是好不容易刚刚合眼不久就被她的哭啼声唤起,心力憔悴地抱她起来边走边哄,身心俱累,仿佛被抽空的行尸走肉 。 当时请来照顾大宝的保姆实在善良,心太软,总是爬起来说,“我来哄她吧,你还要上班。” 有时实在太困,也就狠下心来不仁不义地让她哄去,自己重回床上争分夺秒地补点睡眠。但是更多的时候,想着这是我自己的亲骨肉,怎可因她剥夺了保姆的宝贵睡眠。于是,起来,捧起这如小号般响亮的宝贝疙瘩, 从家里哄到阳台,看着她安然睡去的小脸蛋,惊恐于重新放她回床上之后将重启哭啼, 干脆抱她下楼,走到星月之下,在无边无际的夜里,哀哀地任无数词语划过脑际 – “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那时候,大宝夜啼,为娘的哄睡,理所当然。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让大宝去学睡觉。若有,为娘的必定动心。

一晃八年多过去,贝贝来到了世上。

贝贝诞生之处,在悉尼。

乖乖地度过了几个月后,贝贝不知为何瞬间醒悟了,夜夜无缘无故地必要哭闹几回,完全不输她姐当年。

已不是初为人母,却依然无计可施。

于是,所有被剥夺了睡眠后的症状,为娘的全部重新罹患一遍:全日神情恍惚,周身无力,记忆力衰退得几乎丧失,情绪脆弱, 鸡毛蒜皮的事都会引起泪目……“疲惫”这个词,完全不足以形容其时状态。

当我们睡眠不足时,我们的身体依然在持续地工作。我们的心脏依然在跳动,泵着血液,我们的肺继续为我们扩张,提供氧气,消化系统和其他的器官们依然兢兢业业不眠不休地运作着。而大脑,受不了,抱怨了。

带幼儿的女人,往往比男人更能理解睡眠被剥夺的感受。因为,一般来说,女人夜间起来照顾孩子的时间远远超过男人。

当然, 偶尔少了一两个小时的睡眠,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人,都是有韧性的。但是长时间持续地失去睡眠而没有机会得到补充, 被剥夺睡眠的后果将会日益严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记得当时教会一位姐妹开玩笑对我说,“以前的人惩罚犯人的办法之一,就是剥夺睡眠。”

这种折磨,实在够残忍。

庆幸的是,正在痛不欲生之时,教会有另外一位姐妹介绍了一个叫Karitane的帮助睡眠机构,专门指导新妈妈们如何改善宝宝的睡眠。她说她的宝宝在那里学习了睡觉以后,简直成了新造的人,现在可以夜里不吵人了。

那,无疑是绝处逢生般的福音。

于是,立即联系,报名,预约。

然后,巴巴地憧憬着几个星期后将要得拯救的美好前景。到时, 将会和贝贝一起去Karitane住5个日夜。

切切祷告着:贝贝千万不要生病。因为,被Karitane接受的一个条件是,贝贝必须完全健康一切安好。只要出现任何不适症状,便必须取消原来的预约日,重新预约。

终于安然无恙地等来了那一天。交代了范先生和大宝彼此照顾,便带上几日所需,驱车投奔心驰神往的地方。那,是我心目中的收容所:收容这已经疲惫不堪困苦艰难的妈妈族难民。

进到Karitane,被安排了住宿。

几分像酒店。

住下来,不必做饭。一日三餐去餐厅领餐。这无疑是劳动力的解放。

每一对母婴,住一套母婴各一室的小套间。进门处,是婴儿房。设有婴儿床,边上有类似厨房用的水槽,可以用来为宝宝洗澡。热水的水温已经设限,不烫人。

婴儿房另一头是通往母亲房的门。

婴儿房的前后两个门上,都装有玻璃观察窗。

母亲房摆放着一个床,对着空调。

初来乍到,有笑容可掬的温良员工接待办手续,另一名员工将贝贝带去,帮忙照顾。

例行公事的手续,无非是填表,回答问题。

当被问到平时所得到的支持和帮助是什么时,竟然毫无设防失去控制,未语,已涕泪沾巾。实在不知,从何说起。

Karitane指导的一套办法是:宝宝每日需要有尽量相似的作息安排流程:比如,像贝贝这种属于6-9个月的婴儿,一天的安排大概应该是:

睡醒,喂晨奶(婴儿可能重新睡着),

然后, 每2-3小时,按照下列顺序安排作息:

喂辅食,玩,睡(1-2小时)

喂奶,辅食,玩,睡(1-2小时)

喂奶,辅食,玩,洗澡,喂奶(可以选择在上床前喂),安静时间,上床时间。

特别强调的是,尽量先喂奶,一小时内再喂辅食。这个阶段的婴儿,奶还是比辅食重要。

喂辅食的时候,用杯子喂一些水。

孩子若夜间需要醒一次吃奶,是正常的。

重复相似的作息,使婴儿形成预测下一步该做什么的规律,可以帮助树立婴儿的安全感, 有利于婴儿安静下来睡觉。

有利于帮助婴儿睡觉的一些细节还包括:睡前的安静时间,以及为睡觉做准备的前奏程序(比如洗澡、包裹婴儿、放下窗帘、讲故事、放音乐、拥抱等);在婴儿还醒着时就把婴儿放进婴儿床,仰卧(不要让婴儿在怀里睡了才放床上,否则婴儿醒来发现没有怀抱会不安);如果婴儿看来情绪安稳,大人可以离开房间,如果婴儿情绪不稳定,留下来抚慰;离开房间后不要走远,以备婴儿需要再次抚慰;如果婴儿开始出声,不要急着进去,先听听,因为稍稍哭泣或者发声在婴儿将要入睡时是很正常的;如果婴儿哭声的音量忽上忽下,稍等看婴儿是否会入睡;如果音量继续升高,回到婴儿身边抚慰,婴儿保持在床上,不要抱离婴儿床,因为该睡觉的时候如果抱出来,会导致婴儿对是否应该睡觉感到困惑。

这些理论,实在非常合情合理。

但是纸上谈兵,总是不现实的。当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时,才发现自己的脆弱,不堪一击。

睡觉时间到了,贝贝在婴儿床上哭,想要爬起来。员工示范如何不要抱出来,轻轻把贝贝的小身躯重新放平,然后推成微微侧卧的姿势,让贝贝的脸背着抚慰的人,避免目光的接触,因为目光的接触会重新刺激婴儿想要讨价还价的沟通欲望。抚慰一阵后,就出来,让贝贝学习睡觉。

结果,大人一出来,贝贝在里面就哭,就要爬起来。为娘的在门外顿时方寸大乱,心如刀割,泪如雨下。但是,依照这里的办法,不能贝贝一哭就进去哄她,需要再等几分钟。这几乎是令人无法承受度秒如年惨无人道的痛苦。身边的员工见状,很温和地说,“你先去餐厅安静一下再回来,我来帮你照顾贝贝。” 于是,去餐厅,悲悲哀哀地继续哭泣。

那些天,有的时候,真的想要放弃。那位负责接待的员工非常体贴,善解人意地说,“其实,如果你在你们原来的国家,有保姆帮忙,或者有许多亲人帮你,你的贝贝是否需要学睡觉都无所谓。可是,在这里,你样样都只能自己一个人应付,晚上的睡眠不能保证,你一定是受不了的,是会被疲倦拖垮的,对吗?白天你还要照顾她,还要做家务。所以,哪怕这不是你所愿意的,你也只能选择这样让贝贝学习睡觉了。现在,你冷静下来想一想,这种学习睡觉的方式,其实是非常安全的。贝贝虽然会哭,但是我们并没有抛弃她,我们一直在门外倾听,她的哭声并非歇斯底里,只是时断时续。如果她哭的厉害了,我们会进去安慰她。她现在必须学习的就是,睡觉的时间,就是必须呆在床上,不能够出来。这样的信息保持不变,是帮助她更容易理解自己应该做的,避免对她造成更多不必要的困惑,她学会了,以后不再闹,对她自己的睡眠质量也是一个改善……”

这样的安慰,如轻风细雨,渐渐地就安抚了一颗焦躁悲伤困顿的心。

在Karitane的日子里,每天会有为妈妈们安排的一些活动,帮助妈妈们意识到在照顾小宝贝的同时,也照顾到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多么重要。有时候,妈妈们一起推着婴儿车出去散散步,有时候,工作人员帮助妈妈们照看小宝宝,妈妈们可以一起坐下来做做手工,或者一点游戏。Karitane 还请来了心理咨询师, 提供一个小时的免费心理咨询。只是那一个小时,对我来说,是向一个陌生人说了一些自己都不知道有没有必要说的话。感觉没有更好,也没有更坏。

范先生和大宝来探望了几次。

一天一天,慢慢看见贝贝的进步。第一个进步,就是从床上爬起来哭闹一阵后,看见我推开门走进去,就自己停止哭闹躺下去了。因为知道接下来,妈妈会把她重新放回躺卧的姿势。那一刻,心里有一份柔软的不忍被轻轻触动,真想抱她起来好好拥抱一阵奖励她的乖。

五天过后,贝贝学会睡一个完整的,不哭不闹的觉了。她知道,妈妈的爱从来没有离开过她。妈妈总是在不远的地方准备着去安慰她。她不需要哭,不需要闹,好好睡一觉,醒来就会有妈妈更长久的拥抱和陪伴。

学习睡觉的旅程告一段落,该回家了。回家后,依然需要继续用这一套办法,让贝贝继续睡完整的觉。

为了尽量不干扰贝贝刚刚学会的睡觉本领,那时候,连出门去朋友家,都会带上可折叠的轻便小床,好让贝贝在朋友家需要睡觉时可以好好呆在单独的小床里睡个完整觉。

说起小床,便想起了第二个质疑,关于让婴儿在婴儿床独自入睡:“三个月的婴儿,连翻身都不会,妈妈竟然放心把她一个人放在婴儿床上”;“我真的理解不了,为什么总有人要教一个婴儿独立”  ;“让一个三个月大的奶娃娃独自入睡,跟让98岁大小便失禁的爷爷独自生活有什么区别?”

这种质疑,实在是对于婴儿单独睡在婴儿床之益处缺乏了解。同时也是生活背景所限引起的认知盲点。

事实上,当我第一次向一位当地妇幼保健专家提出我的小贝贝有睡眠问题时,我所听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她有没有单独睡一个房间?或者,单独一个小床?”

因为,保证婴儿正常睡眠的条件之一,就是婴儿最好睡在自己的小床,尽量不和父母同床。自己一个小床,可以不受大人翻身的干扰,也可避免大人熟睡后不小心压到小孩等事故。还有些专家指出,婴儿最好不和大人睡,特别是最好不要睡在父母之间,因为呼吸父母呼出的气息,总是不比自己睡,呼吸的空气新鲜。

在澳州,只要是住房条件允许的家庭,通常都会在小宝宝即将到来之时,就开始为小宝宝准备舒适温馨的婴儿房。 即便没有婴儿房,也会为婴儿准备婴儿床。婴儿睡觉需要单独的小床是非常基本的常识,毋庸置疑。当然,没有安排睡婴儿床的,也不会招来指责。毕竟,就算是正确的理论,也未必对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都适用。更何况,与父母睡,时时可以感受到父母同在的温暖,那种踏实感,又岂是理论研究的结果可以衡量的呢?也正因如此,在许多国家,许多地区,孩子自小与父母同睡的现象,极其普遍。

我个人是比较折衷的,在自己的大床边摆放了贝贝的小床, 类似于一国两制,便于夜间不必起来到另一个房间便可时时查看。

所以,让一个三个月大的奶娃娃独自入睡,如果奶娃娃可以睡的香甜,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如果娃娃睡觉质量不尽人意,有机会让娃娃趁早好好学睡觉,母婴一同受益,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问题不在于让娃娃学睡觉,问题也不在于娃娃单独睡小床。问题,是在于让一岁以下的婴儿学趴睡。而且,让婴儿连续哭两个小时,实在是盲目中的残忍。如果婴儿连续哭半小时以上,正常情况就应当抱起来哄安静,再考虑是否继续催眠了。

但愿,所有的妈妈们的辛劳都得到理解和关怀,所有的小宝宝们都能够一夜安眠,睡的香甜。

但愿,所有的人,都学会如何呵护,稚嫩花苞的梦乡。

含苞的梦乡

相关文章

  • 含苞的梦乡

    近来,梳妆台上一直放着一本书,不知该如何处置。 书,是Brian Symon写的《Silent Nights – ...

  • 含苞

    前阵子把月季花修剪得差不多了,这几天都没有花看,好在,新来的中苗满头苞,之前修剪过的小苗也发了新枝芽,开始孕育新花...

  • 含苞

  • 含苞

    室外烈日炎炎, 头顶上的风扇吱吱呀呀的转,吵的我烦躁不堪,想象着把手中厚重的《五三》撕成碎片。 夏日的汗水混合风油...

  • 含苞

  • 含苞

    含苞欲放对于花儿来说是最美好的时候,如同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生命有着无限生机无限的可能。 那些嫩稚的花骨朵,引发人...

  • 含苞

    牵住春的衣角 回眺, 凝着晶莹的眼眸, 微笑。 恰如你的含苞。 娇俏。 春风十里的欢笑。

  • 含苞

    比起绽放之美, 更喜欢了含苞欲放的力量、希望和不可知。

  • 《金色梦乡》——纯粹的梦乡

    当个人撞上国家机器、当个人面对公权力的栽赃,他有机会赢吗? 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讲述了这个一个故事。 青柳、樋...

  • 致爱情

    清晨 我迎着一缕朝阳 奔波在人生的路上 月季在含苞待放 述说着对爱情的向往 傍晚 我伴着月季花香 安然进入梦乡 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含苞的梦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xm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