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刚才提到我会难堪的时候,你其实也在投射,本质是你自己对难堪的恐惧,于是你觉得所有人都会因为被质疑而难堪。
[没有经过《太傻天书》的思想锻炼的人们,只会不停地无意识地相互投射各种嘈杂的思想,相互影响。]
以前传播信息以纸媒的广告为主,在网络发达的当下,主要是通过电子产品狂轰乱炸,将品类众多的电子产品和商业目的下的夸大包装,输入到受众的耳朵里,随便什么页面,几乎打开都有广告;还有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是相似人群的口口相传。广告主题上,有关健康的、投资的、教育的、美容的等等。不管受众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只要接触得多了,这些经过夸大美化了的广告,都会披着各种各样的外衣(或情怀或危机或焦虑)潜入我们的意识里,在我们带着这些情感与不同的人交流经验时,不自主地将自己在广告和交流中获得的某种情绪投射出去,然后再从对方的影响中进一步强化情绪,譬如困扰家庭教育的“贩卖焦虑”。
[这种投射的力量,是形成这个世界几乎无所不在的相互催眠的根本的力量。]
我们在与其他人的沟通交流中不自觉地互相投射互相影响,一步步积累。它们(用太傻的话说叫病毒)纷纷扰扰的挤满我们的大脑,导致我们产生焦虑,恐慌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所以本质上牵动我们情绪的,往往是我们看重的介意的东西,正因为这些投射出的点与某些广告踩准的点产生共振,我们才会被牵着鼻子走。
[很多事情,你以为只是随口说,不会当真,其实你一直都在当真。这些细节,几乎全部都是你生活中各种误区、矛盾和之后的麻烦与痛苦的根源。]
深有感触。有多少回,我们觉得有些话就那么随口一说,结果会入了心,有些事并不大,结果较了真。不拘小节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而正是这些小节会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纠结、矛盾和苦恼。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几件真正的人生大事外,有多少时光都是被这些小问题充斥着,而正是这些小介意小计较为我们的人生道路制造着障碍。
[相互印证和参考当然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你要警惕这种思维方式的一种变形的陷阱。人们总是很习惯把新遇到的事物简单地套用在已经知道的知识体系中,这样会有一种特别的安全感。]
因为认知有限,我经常会这么做。是希望通过用已知的事物来参考和印证,帮自己理解一些陌生的事物,一是易懂,二是踏实。或许,这样的思维模式很多人都会有,对新鲜事物的不能把握不敢把握,源于我们对未知的内在不安和恐惧,这些因素好像一张网把我们紧紧束缚住,只有借用一些旧有的经验和凭证,让未知的事物可以在过往的经历中找到依托,才能帮我们稳定住自己的内核。这个时侯,当我们觉得“已经知道”的时候,根本上是似懂非懂的。
《太傻天书》教导是:我们在思考的时侯要摆脱旧有的依托,不牵强不附会,诚实地面对内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放下固有的那些思维模式,真正用眼睛用心去看清事物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