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方法错了......

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方法错了......

作者: 布鲁嗒嗒 | 来源:发表于2019-12-12 09:30 被阅读0次

    为什么老母亲字字箴言,熊孩子就是不听?

    为什么夫妻之间,不沟通就冷战,一沟通就陷入僵局?

    为什么“我”会有“我不配......”、“我必须......”这些人生信念?

    如果你有这些问题,建议你翻开《共情沟通》,本书以共情沟通的具体方法分章,共十章内容,层层递进,作者伊尔斯桑德是专业心理治疗师,他从专业的角度,阐述了如何进行共情沟通,为我们解决生活中各类“关系”问题提供了具体方法。

    1.在“熊孩子”面前当个“被动型倾听者”

    我是一名心理学爱好者,在当了妈妈之后,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格外关注。我发现,很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是个“急性子”,当孩子遇到困难,马上告诉孩子这样不对,那样才对,你应该如何如何,而偏偏这些个“混世小魔王”就不听父母的“忠言”,于是“狮子吼”开始上演,陪孩子写作业成了当今社会的“高危职业”。

    那么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当孩子和我们说他遇到了困难,我们直接把答案给了他,要求他按照这个标准答案去做,为什么孩子不听呢?

    《共情沟通》一书中的沟通方法,就适用于家庭育儿,可以帮助家长少些“狮子吼”,比如,“你该主动还是被动”一章中,提到“被动型倾听者”,“他们开口的话语是那么的少,不愿意表现得让自己看起来很高明”,在举例中,倾听者在听到求助者说自己事业的苦恼时,只是“以温暖和充满同情的语调”说:“噢”、“真希望我能给你个好建议”,随着谈话深入,求助者很快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应对方式,其实求助者一直知道这个“正确答案”,只是因为焦虑、恐惧的情绪,让他无法继续思考失业后的事情。

    同样,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他只是暂时“卡”住了,答案也已经在他心里,就像成年人有时抱怨、发牢骚,如果你告诉他如何如何做,无疑是在表明:我很厉害,你很弱。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不妨也做个被动型倾听者,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下他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予情感上的理解、支持,那么孩子会放下焦虑恐惧,就会去思考如何应对。要明白,现实中我们遇到的问题,解决方式不是唯一的,家长解决孩子的问题,直接给出的答案,未见得比孩子自己的选择要好。

    2.任何“关系”的沟通都需要共情

    我是个比较善于倾听的人,读过《共情沟通》一书,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与他人的沟通过程,我明白,日常对话陷入了僵局或者适得其反时,是有方法可以应对的。

    比如,夫妻矛盾,最常见的情况是,妻子说的每个字每句话都那么都道理,一言不发的丈夫就是不听,双方陷入了在各自的逻辑里愤怒的僵局,而如果从“关注两人之间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个角度来理解:也许妻子说的都是对的,但是她以批评、指责的方式传达,不考虑丈夫感受,她没有看到,在她的指责下,丈夫原有的愧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愤怒和逃避,越“沟通”越适得其反。

    任何关系的沟通都需要共情,夫妻关系更不例外。认同这一点,建议翻开这本《共情沟通》,教你具体方法,为你指点迷津。

    3.审视自己的“人生信念”,开启更多可能性

    心理学经典ABC理论认为,人的消极情绪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让求助者识别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这一方法在心理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共情沟通》一书中“突破不恰当的人生信念”一章就是以此理论为基础进行阐释。

    “我绝不能犯错”、“我绝不能示弱”,“我不配拥有美好的东西”......这样的非理性信念,束缚了很多人的生活,“规则越多,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小”,“正确认知你的人生信念可以帮你解锁心得人生选项,采取更多切实的行动”,如果带着这个思维审视自己,我想,每个人的生活会增添更多的可能性,进而丰富起来。

    共情,是我们构建各种“关系”的基础,道理明白再多,不如掌握具体方法来的实在,《共情沟通》这本书推荐给希望生活更加美好的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方法错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yz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