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允,在东汉末年也算是一风流人物,属于又红又专的官X代。论家族历史,战国时代四大名将的王翦是其先祖,太原王家又是百年世家,祖辈都曾当过州群的重要官职,背景比之现在的某些二代们深厚多了。论个人能力,这哥们少年当官,且能文能武,破黄巾时和当世名将皇甫嵩、朱儁并立战功,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比起那些只知道倚仗父辈势力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强了几百倍。
背景大能力强,按说王允应当在官场顺风顺水、平步青云才是。可也许是太想出人头地、独领风骚,他仕途并不是很顺,好几次都差点“出师未捷身先死”。原因何在?性格使然也。刚愎自用、恃才傲物、优柔寡断是这位王司徒的致命性格缺陷。这样性格的人,并不适合走向权力的前台,但也不合适做下属,得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上司才能镇住,否则,自掘坟墓是这类人必然的发展趋势。
还是先分析王允这个人物。这个人年轻时不畏权贵,嫉恶如仇,办了几件大快人心的事,也让他声名大震,使他进入了高层视线,为入朝做官奠定了基础。可仔细想想,他当时办的几件事固然有正义之心,可缺乏政治智慧,所以差点引来杀身之祸。等他懂得委曲求全、懂得权谋机变时,他丢掉了赤子之心,变成彻底的政客。
变成政客也罢,可也许是隐忍得太久,他的心态扭曲了,变得气量狭窄、怨气冲天,再加上脑袋又是一根筋,这成为他最后身灭家亡最根本的原因。他演员的自我修养悟得还不错,在定下美人计、连环计中的演技堪称经典。先看他因董卓在酒席上随意杀人后吓得胆战心惊,回到家中在月下仰天垂泪、独自疗伤。后见到貂蝉先是呵斥,后又请貂蝉到房中,叩头便拜,变脸之快犹如翻书。而且,在貂蝉的精心配合下,一女嫁二夫的故事演绎得精彩纷呈,骗过了董卓和吕布,特别是激吕布反董那一段,可以获奥斯卡影帝奖。
按理说这么一个擅表演又精通心理学的人物,不应该不懂得要有容人之量,不应该不懂得在成功将董卓诛杀后,最应该做的就是安定人心,是排排坐、吃果果的利益分配。也许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亦或是压抑得太久,我们的这位王司徒有一种天大地大唯我独大的狂妄心理,要尽情享受掌控一切的权利快感。他先是杀了一代名贤蔡邕,后是拒绝了惶恐不安的李榷、郭汜、樊稠、张济的投降,对董卓旧部也不采取安抚政策,还看不起吕布,认为他只是自己的打手和看门狗,对马日磾、皇甫嵩、黄琬等大佬也不放在眼里,最后导致一手好牌白白浪费,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悲惨境地。
每每读到此处,我就会想起清代李光地的议论:“自古守节秉义,而才不足以济者,岂少乎,汉李固、王允,晋周顗、王导之徒是也。”从大节上来讲,王允是值得我辈学习的,一生忠贞正直、信仰坚定,对大汉王朝是忠心耿耿,而且能慷慨赴死,有大丈夫之风。可是,从大局上来看,他的一些做法确实值得商榷并足以警醒后世掌权者或欲掌权者,特别是诛董后的一系列昏招,是引发汉王朝彻底混乱直至最后灭亡的根源。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不懂握剑之人拿住后也是伤人伤己。古语云:德不配其位,其祸必殃。如王允这样的大才都干了自掘坟墓的蠢事,其他意图染指高位的看客们是否也当扪心自问:吾德高乎?吾才大乎?格局广乎?心胸阔乎?如此再三,再做决定,方可以减少后人复哀后人的悲剧,才能安全顺利圆满地实现人生的梦想,在权力的舞台纵横驰骋、建功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