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读到“尊重个性,因材施教,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一节,书中写道,“世界上最好的系统是引向成功。”“大多数目前的教育体制是引向失败的,它们的规划并不把每一个引向失败,但是它们把很大比例的学生引向了失败,在某些情况下高达50%”。
我想到我的教学过程中,总是提问那些上课不听讲的学生,总是发现学生做错的题,总是找学生做的不好的地方,以为这样他们可以引以为戒,知错就改,事实上,这样是花了三倍的力量去纠正一个错处,就算这个缺点改过了,但是损失的却是师生关系的对立,学生对这门课失去了兴趣,更严重的是打击了学生的自信。有的时候,一上课先检查作业,先提问,是最不好的,因为一上去本想给学生一个下马威,殊不知陷在了挑错思维的泥坑中,一堂课的气氛完全被毁了。
回想这几天听的优质课,她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让优秀学生带动学困生,在师生互动中快乐学习,教学效果比一般的课堂都要好。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就没有了捣乱的功夫。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而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又是独一无二的……共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的是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这就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不要抓住他的缺点不放,要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让他看到希望,看到光明,通过正面引导,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叶圣陶四颗糖的故事,那四颗糖是听话的糖、守时的糖、见义勇为的糖、承认错误的糖,本是一件同学打架斗段的事,叶老用他的正向思维引导,使学生不仅认识了错误,还会及时改正错误。因此,让每一个学生能感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