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雨似乎没有停过,淅淅沥沥下了一整个月,太阳也只是偶尔出来探个班。
清明前开始,三岔口的一排面包车每天都定时定点蹲守在那里,从未缺席,不管是细雨绵绵还是暴雨如柱。我很疑惑这些面包车天天停在这里干什么的。直到有天傍晚时分经过那里,看见有人披着雨衣从山脚走来。她们都是上了年纪的妇人,有的甚至头发花白,戴着斗笠,披着雨衣,穿着雨靴,拎着尼龙袋,里面装着鼓鼓一大袋东西,到近处才看清是嫩绿的茶叶。面包车车主拿出地秤,麻利地过称,付了现钱。有些妇人则在几辆面包车之间转悠,似乎在谈价格,希望能卖个好价格,但是基本上大小,成色差不多的,面包车车主给的价格近乎一致。原来这些面包车都是在这里收茶叶的。
我看了看车窗外哗啦啦的雨,疑惑着说:“她们怎么这么大雨也要上山采茶叶?”
某人回复道:“不去采烂在山上就是叶子,采回来就是钱呀!采茶叶都是有时间段的,过了这个时间叶子老了就没用了。而且茶叶时间越早价格越贵,越到后面越卖不起价格。”
看见那些在雨中的身影,突然觉得有些伤感。
想起之前在带货直播间看见主播在卖玉米,有网友直言卖贵了,主播说,谷贱伤农。可是我在想假设卖贵了,真正的农民又能多获利多少?恐怕依旧微乎其微吧!虽然有些名贵的茶卖得比金子贵,但是依旧不影响茶农拿着最低分成的收入。
中国喝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上至王亲贵族,下至寻常百姓人家,都是要讲究喝茶的。就是放在现在,你去人家家里做客,主人家第一要紧事情就是给你泡茶,以示遵重和礼貌。每年过年的时候客人来我家做客,母亲都是要早早叮嘱好我们,人来了要记得泡茶,似乎泡茶给客人是天大的事情,就怕我们怠慢了客人。
在我们这个小城,九山半水半分田,少有的农田,连绵不绝的大山,农民只能靠山吃饭,茶叶成了许多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以前就有同学和我说最怕春季,因为家里父母要采茶叶,根本没有时间做饭,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这些家务就落在了她们身上,更有甚者,一到放假就被父母喊去一起采茶叶。因为家里成片的茶山,实在采不过来。
我们家没有成片的茶山,我是没办法感同身受的。从小到大,我只采过一次茶叶,还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大姨带着我和几个姐姐一起上山采茶叶,说是采,倒不如说是来体验采茶乐趣的。一人身上绑个袋子,戴着帽子,唱着歌,掐着嫩叶,看谁采得快采得多。采到中午时分我们就受不了炎热的太阳,早早就把采来的茶叶拿到山脚下去卖,卖得的钱立马拿去边上小商店买了零食来吃。所以对我而言,采茶是快乐的。
但对于倚仗茶叶给家里带来收入的家庭,这恐怕是无尽的劳作。每天天蒙蒙亮就出发,一直采到日落西山,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烈日当空。正所谓,愁也茶叶,笑也茶叶,苦也茶叶,甜也茶叶。
![](https://img.haomeiwen.com/i7135681/0d57571fe2219a1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135681/92842bb1edb760d8.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7135681/221e2865c64659e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