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让德雷克斯一直忧心忡忡,因为许多想把他的建议应用到孩子身上的父母和老师对一些基本概念并不理解,这导致他们曲解了很多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来“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人生技能。
“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过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误解正面管教基本概念的一个例子,就是家长和老师们普遍会在使用“逻辑后果”时加上羞辱,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孩子若不为自己的错误吃些苦头,就不会得到教训。羞辱的确有可能会激发孩子做得更好,但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造成多么巨大的损伤呢?他们是否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认为自己的价值取决于别人的认可?他们是否虽然做得更好了,但却因为害怕将来失败而不再敢冒险?他们在大人的责备、羞辱和痛苦以及造成的失望中所得到的教训,是否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不自尊?还是孩子从大人的同情、鼓励、无条件的爱和所赋予的权力中所学到的东西能使他们获得人生技能的锻炼及健康的自我价值感?
个人思考:
之前在恒大一期住的时候,曾听到过一位妈妈在楼道里严厉的批评孩子玩具乱放永远不知道收起来,妈妈劈头盖脸职责了孩子5分钟,孩子一直在大哭,后面妈妈不说了,孩子还是一边哭一边撕扯着嗓子喊: 你闭嘴!你闭嘴!
很多大人和孩子之争,其实本质是权力之争,两份自由意志争得你死我活。如果家长一直在意是否赢了孩子,那孩子可能会输了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