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活都过去一大半,无论是否接受该习惯的,都已习惯了。每每想起中考前的那段时间,谈不上后悔,心情有些复杂。
都还是十多岁的孩子,或是家庭变故吧,我早熟的厉害,也没像同学那样叛逆什么的。而唯一一次“叛逆”,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让我那在外地打工的爸爸伤透了脑筋。
当时离中考还有五周,“一诊”刚结束不久,职高来招生,说可以提前适应一个月,中考时返校考试,我决定去了。职高来接我们的当天恰好是“二诊”所有人都拿着笔袋奔向考场,而我趴在窗台上写着请假条交给班主任签字。同行的还有两个同班同学,本着为我们负责的心理这字签的不容易,而我是其中最不容易的,可谓是一波三折。待一切弄好之后,也有三个多小时了。
我理解班主任的想法,我偏科偏的厉害,语文奇好,英语奇差,别的学科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种。她教语文,知道我好好努力还是可以考一个不错的成绩,加上往日的情分,她也不愿让我在这节骨眼离开。而我也明白,只是不想挤那独木桥,我另搏一个未来。
当最后要上车的时候,对着我身边的同学说,我算是明白当初项羽破釜沉舟的心情了。而她看着我沉默了良久,才说让我想好,说我跟她不一样。尽管最后我还是上了普高,但有些事是真的难忘。
刚去的时候心情常是烦躁,有种说不出的失落,三天后也就不存在了。这要感谢一位老师,他姓甘。职高管理是比较散慢的,加上之前紧张备考,对比之下尤为明显,刚开始对职高的态度一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
甘老师总在上课前一分钟进入教室,用他的话来说,无论做什么都不甘落后,第一次见面是周三的晚自习,当时照例进来早了一分钟,我们当时还不知道这是他的习惯,下面依旧嘈杂,在上课铃一打,“起立!”一声铿锵有力,极有穿透力,所有人为之一颤,陆陆续续的站了起来,他不甚满意,叫了声坐下,都以为他要开始讲课的时候,又是一声起立,之后坐下,连续了五六次,音量不减,面色严肃。
别人当时的心情如何我不知道,反正我当时是笑着起起坐坐的,不觉有泪水在眼眶打转,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起来时膝盖不小心撞在桌子上,亦或是我在极度失望的境地下得到了安慰。
晚自习三节课都是甘老师在上,从此之后他就开始了自我介绍,张口就道“我是甘十九妹”,话锋一转,看着我们,“的哥哥,邓小平的弟弟。”就让我们猜他名字去了。
之后他给我分析了一下之后的情况,就开始讲故事了,讲的自然是发生在他自己身边的故事,和他学生的故事。
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个学姐家庭条件一般,后妈不让她上学,她的父亲也不管她的生活费学杂费什么的。学校附近有一个饭店的老板娘挺喜欢她的,就说了她做干女儿,每周末在那里帮忙,老板娘给她生活费,就这样度过了三年,到最后他考上了大学,据说学费要2万多,所有人都在为她发愁,也知道他家里的情况。所有人都没料到的是她当时到处借了2万,做了几个小时车,跑到相隔不远的成都市包了一座游泳池,这一个暑假自己赚到了交学费的钱,还绰绰有余,据说后来毕业后自己创业年入上千万。
很励志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听得很认真,也很触动,似乎颠覆了我某种习惯性的认知。
几个故事,拉近了离师生之间的距离,气氛也活跃了,晚自习很快的结束了。
自甘老师那次晚自习后,我才是真正适应了这个生活,融入了集体中。
在与同学们的相处之中,我发现了一个共性,这一发现让我心情有些复杂。在职高的那段时间我认识了一个女生,在时我们班上都有一群男生叫她阿姨,她也不生气,很自然的接受这个称呼,她个子有些矮,还有些胖,短袖上是起着密密麻麻的小球,头发全是乱的。有有一次走路没走稳,一个趔趄险些摔了下去,周围的男生都在笑她,她站好之后也跟着笑。
我对她的印象不好,因为她到处借钱还让别人请她吃东西,上课也一直说话,后来要填报志愿要身份证号的时候我才知道,上户口的时候上错了出生年月,上成了95年。
因为学校有事比平时多上了几天,许多人的生活费都没带够给家长打电话,让家长再打点钱过来。她钱也不够,但也没打电话回去,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于是又到处借钱,也找我借了,但我没借给他,劝她给家长打电话,当时她说,“不借就不借,你叫我给家长打电话,你根本不知道我家的情况。”这句话使我印象很深,我也才知道他家里或许有什么特殊情况,但最终我还是没把钱借给她,反而吵了一架,不欢而散,毕竟都是学生,家庭特殊的又不止她一个,没谁欠他什么。
没错,在我们这个班,基本上没有一个人是家庭和睦,父母双全的。她的事不是一个个例,就我们当时那个班,要么是单亲家庭长大的,要么是父母根本管都不管,真正父母都在家庭美满的,目前一个都没找到。
或许平时没怎么好好学习过,所以他们对自己的爱好格外执着,喜欢某件事情并全心全意的喜欢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这无疑让人羡慕的,这让我惊喜的是一个人的文章,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进入生活中的感受读起来有一种读林清玄文章的感觉。虽说篇幅不长,字迹潦草,不得不承他是有文笔的。还有一个人下象棋下的特别好,在电脑上下都少有输的,但现在也没有联系了。
我这几个一共生活了五周,在后期我才算是真正的事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凡有高兴的事就开怀大笑。有一些事让我仍觉得很荒谬,甚至于不可思议。我喜欢看书各种类型的书,也常常在寝室看,也不知道有什么话题引起的,她们就聊起我来了,聊得正起劲的时候,一个跟我关系还不错的室友突然说“也不知道你看那么多书干什么,有什么用啊?现在看书都不流行了,你还那么喜欢看书。”
我知道他对我并无恶意,而我能清楚的感受到他说这句话时的漫不经心和理所当然,这个认知让我心惊,我一时间说不出话,最终接上一句,“你开玩笑吧!那看书都不联系你的那天,那应该是历史的倒退吧!”这句话算是缓和了一下气氛,也没接着聊了。
我盯着手上的书再怎么也看不下去了,想到了之前也就在寝室,我说我的偶像是李白,她们当笑活笑了好长一阵。当时我也没在意,现在想来觉得那笑有些刺眼,我不敢细想那些笑的含义,但不由得想到了孔乙己,才知道那被大多数人笑话的都是异类,这也是我爸后来劝我不去读职高,而我那么快答应的原因,谁愿意出别人眼中的异类,哪怕没有恶意。
中考结束至今已经近一年了,一切都步入了正轨,职高的生活像是一场梦,所谓的“叛逆”结束了,我还是我仿佛一切都没有变的样子,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在为高考奋斗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