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晃悠悠地,在四月就止剩两三天的时候,才觉得这样的日子像是压迫打包后减缩了它应有的长度。照例是一个寂寥的晚上,将耳边空气的嗡鸣声暂时抛却一边,还算专心地转而读了这篇郁达夫的短篇小说《微雪的早晨》。
小说所写的是“我”的同学朱君的故事。因着同学这个字眼,当读到“我”与朱君在校读书的生活的场景,自然地感到一种亲切,仿佛那样的岁月那样的生活和自己读书时的校园生活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也是因为同学这层关系,“我”与朱君的情谊,更能让我理解到那种真挚的涵义。
在读到朱君精神失常,发疯似的连好友“我”都不认,也要上来打一番的时候,自己心里的一种还不明朗的情感就开始被牵动了。直至后来朱君病情的发展,要将他捆缚起来,日渐消瘦,忽然地形销骨立,与原先浓眉大眼精神饱满的一位青年的生动形象,全然两样的变化,直要让人惊讶,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真实。
到底是怎样的缘故让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颓废萎靡到衰败的地步的呢?是什么样的原因竟使朱君陷入了心神的“魔障”?
第一个让我想到的罪魁祸首是一个人的心伤。心伤则浊气郁结,精神失位。其表症好比泄了气的皮球,霜打的茄子。
一个人为什么会心伤?第一个让我想到的是因为这一个人的重情。在乎,认真。
尤其是在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下,更无一人可以诉说,更无一人共鸣。无可奈何花落去,那种无力感,深深地化为一声声喟然长叹。
一个人的不被理解,好比是陷落于一片漩涡之下。明明是对的,正义的诉求,然而各方的势力都只是站在向着自己向着强势的一面,不会有人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如果有这样一个人站出来,则会被当前的及围观的嘴脸视为傻子,甚至要转而攻之。
一个人的不被理解,在现实的环境下,事情并非是绝对的按情理去发展的,而是由人性在无形有形中操控。
如果一个人成为大家不被理解的人,总是觉得要落到一个悲惨的命运。为此,我感到深切的哀痛。
这一种不被人理解的痛苦,我也是在读到朱君的下场时因之触动的,像是被惊醒。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痛苦,会使人一蹶不振,打击之大,让人不堪承受。
这样的痛苦,要我说多半是来自亲人所爱的人身边的人。要么是不被理解,要么是自己的太在乎,太执着。
朱君是不喜欢家里为他包办娶的小脚媳妇的,朱君喜欢的是陈老头家的女儿名叫惠英的。而惠英却要被陈老头许嫁给一个小小的军官。
如果惠英情愿嫁给这一个小小的军官,而看不上穷学生朱君的话,那倒也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何况,谁不爱权势谁不爱金钱呢?好比男人爱美女一样,爱美之心是人之本能。就算是当今的社会,没钱只落得灰头土脸,让人瞧不起。恐怕你的落魄,也会让你的亲人身边的人所忽视,当你不存在不重要。
可在朱君这里,恨恨地无可奈何,惠英也是父命难违。心爱的人成为别人的妻、夫,大概是人生最为耻辱的一种。就好比当着你的面,毁一个美人的容,去糟蹋,去蹂躏,去杀戮。人性的丑恶,说滴血的痛也要麻木。
朱君的执着如入了魔,使得自己要去糟蹋自己。一个青年生命的最后的死去,让我想起类似同样命运的梁山伯。
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情深似海,十八相送,心心连天。只可惜山伯是个老实巴交的穷汉,无权又无势。
命运的捉弄,偏偏遇上祝英台,而祝英台偏偏爱上了穷屌丝;偏偏梁山伯不识时务,要喜欢一个有钱的千金小金。门不当户不对,不被祝福,受多限制,在世俗红尘现实里,再难找一个团圆的剧本。
要说爱情本身,跟金钱权势没有半点毛关系,只是缘于两个一见倾心一见如故的男女的心。可世上的事,那有这样的简单,也绝不可能事事圆满。不然,怎么会有娑婆世界一说呢。
至于梁山伯的死,郁郁而终,是心里化不开的恨,阻了他胸中的气。他恨马文才的钱和势,他恨自己的贫穷和软弱。
如果给一个喘息的时间,问一问朱君,问一问梁山伯,为什么要将惠英,要把英台看得如此的重?或许惠英,英台是一个燃烧的导火索,让人爆炸直至粉身碎骨的是不公平的那样的一个S会。
人的一生,大抵是一场博弈。与天与地与人与自己与缈缈的时光,鹿死谁手,兴衰成败,是一个人的局限,更是所处环境的驱使。或许,早已经冥冥定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