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周末去看了一场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在中山公园内的音乐厅中举办,现场观众几乎坐满了礼堂。
交响乐的魅力
入场后,我看着台上整齐摆放的一排排椅子,陷入了沉思。这个场景我不是第一次见了,可感觉已经相当久远。猛然间想起,当时我是和现如今已经当母亲的闺蜜一起去的,而且还拍了美美的照片。
这次,是另一位闺蜜同学,和我一样无人陪伴。音乐会真好,台上有那么多音乐家一起演出,他们一定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
当拿着乐器的音乐家们款款走上台,坐定,调整他们的乐器时,我恍然回到了当年学习弹钢琴的日子。台上也有一台钢琴,大三角,瑰丽的黑色闪耀着炫目的光芒。要是,我也能弹一弹那架钢琴,该多好。
音乐响起,交响乐的特有声音传入我的耳朵,熟悉又陌生。现场听音乐的效果比录制的音效好得多,所有的乐器共同发音,用他们天然的声音向我们倾诉着乐曲内涵的情绪。
伴随着音乐家们沉醉的演奏、有节奏的拨弄手中的乐器,传入耳中的音乐时而婉转,时而悠扬;时而高亢,时而激昂;时而轻柔,时而狂放。透过他们的演奏和神情,我能感受到乐曲本身的情怀,以及作为演出者的沉醉。
可以说,交响乐是慷慨激昂的。那么多乐器有机配合,共同为观众编织一个音乐的梦。我感觉自己仿佛英国中世纪的女王,独自一人坐在台下,欣赏这场专属于我的音乐交响。
乐器的悸动
不同的乐曲,搭配不同的音色,台上的音乐家们并不是一直都在演奏。
前排坐着的是小提琴,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乐器,几乎每首乐曲都需要小提琴的声音。主旋律、和声伴奏都少不了它的身影。不愧是“乐器之剑”,小提琴高昂尖锐的声音没有丝毫刺耳,反而异常宛转悠扬。台上的音乐家们一拉一送琴弓的手显得分外舒缓和优雅,我似乎体会到了当年父亲的朋友坚持让他的女儿学习小提琴的心情。
小提琴阵容旁边,放着一个仅次于钢琴规模的大型乐器:竖琴。那竖琴比一人还要高,立着的那根柱子上雕刻着精致的花纹,看一眼仿似就可以穿越回古代的西方,细微精湛的雕刻功力、古典繁复的雕刻花纹,无不彰显着乐器创造时期的历史积淀。竖琴的声音我非常喜欢,沉静而稳重,婉转又不失高亢。每每捕捉到竖琴的声音时,我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
那台钢琴,几经易手,好几位音乐家进行了弹奏。中间还有一两首曲子,不惜大动干戈将钢琴位置推至台前——那是以钢琴为主旋律的乐曲。和小提琴一样,钢琴可攻可守,可主可辅,音色清脆悦耳、辨识度极高、音域广泛,“乐器之王”的称号当之无愧。当旋律响起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揣度这首曲子的难易程度,思量自己是否可以弹得出来。
台上还有很多种乐器,长号、短笛、扬琴、琵琶、架子鼓、手鼓等等,甚至还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乐器。当它们响起时,总是那么和谐,那么有序。
音乐家是怎样炼成的
欣赏音乐之余,我不禁产生了许多艳羡之情——音乐家们的气质真好,他们的技术真高,他们的功底真深。所以,如果是我的话,需要多久才能变得和他们一样?
这让我想起了一万小时定律。台上的那些音乐家们,鲜少有年轻人,看起来都是中年人了。他们能够参加这样的音乐会表演,必然是行业内水平很高的选手了,至少在外面开个培训班教学生是不在话下的。
那么,他们是怎么到达今天的程度的?显然,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在这个领域深耕数载才达到如今的成就。这个“深耕数载”,量化起来,大概就是至少一万小时,而且还必然是全神贯注、全情投入的一万小时。
看了他们演奏的我,自然也希望自己可以跻身他们之间;然而扪心自问,自己可以做到在这上面投入一万小时吗?
能,也不能。从可行性角度来看,从今天起投入一万小时去磨练音乐技能,是可以做到的。但,从意愿程度上来看,我做不到。因为,生命中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做,我们只能挑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情优先去做。音乐这件事,对我来说,暂时算不得最重要的事情,也不是最主要的矛盾所在。
因此,我深深地了解,自己做不到在这上面投入一万小时。但是,我可以在其他方面投入自己的一万小时。
所以,加油吧,先征服一个一万小时,把自己练成某方面的专家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