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刘禹锡,我首先想到的是这首《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只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还有《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环境再苦再难,又如何?一个人只要潜心学习,修炼自己的本事,有一颗真诚生活的心。无论在哪里,都能活得精彩。
读了这一章,知道了他一生是多么曲折,但他给世人留下的,却是一句句激励人心的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与其沉湎那些痛苦,不如放眼更远的未来。要知道,春天不死,黎明将至。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大风大浪,才能磨炼心性。你所经历的人事,将会一点点改变你的内在,打磨你的心性,是金子总会发光!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即使被冰雪封住了,每一条道路,仍有向远方出发的人。很多时候,只有经历过时间的沉淀,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迷茫的时候,读一读刘禹锡的诗,顿觉豁然开朗。做一个乐观向上,不退缩不屈不饶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战的人。
刘禹锡和柳宗元两人的情谊也是感人至深。
两人在政治上命运相同,他们同为永贞改革的中坚力量,王叔文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又同时远贬,同时应诏回京,又同时再贬……同升迁,共沦落,命运之神的安排,使这两人成为荣辱与共、患难同当、肝胆相照的铁杆朋友。
播州比柳州还要艰苦,刘禹锡还有80多岁的老母随身奉养,柳宗元便要求朝廷让自己与刘禹锡互换。后来因有人帮忙,刘禹锡改贬连州。可见,柳宗元与刘禹锡二人的确是肝胆相照,亲如兄弟。
自长安南下连州和柳州,刘禹锡与柳宗元结伴而行,一路遍游诸景,诗酒相依。从江陵下长江、入洞庭、逆湘江,至衡阳,柳宗元仍需乘船取道湘江西去柳州,刘禹锡则需策马越五岭南下连州。他们之间的情谊早已亲逾兄弟...
柳州生活的艰难和人生的坎坷不断摧残着柳宗元的身心,柳宗元走完了自己一生。临终前,柳宗元写信将自己的亲人全部托付给了刘禹锡,一并交给刘禹锡的还有自己一生所有的诗文稿件。这是对刘禹锡多大的信任啊!
消息传到了连州,正在为母亲发丧的刘禹锡伤痛欲绝。刘禹锡修书请求韩愈亲自为柳宗元撰写墓志铭,自己则用尽后半生积蓄和心血,完成了《柳宗元集》。柳宗元的儿子也在刘禹锡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了起来,并且,刘禹锡将平生所学尽数传给了柳宗元之子。
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友情故事,穿越千年而依然让人感动不已,他们一生是悲剧的,一生郁郁不得志,他们又是幸运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