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第二讲:重立孝道,仁爱之根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国,传统文化以“仁”为根本,“仁”的本质就是孝道。孔孟之道,讲的是“仁慈”。佛法讲的是“慈悲”。基督教讲的是“博爱”。
一、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印度的大乘佛法到了中国,不但没有被排斥,反而快速的收融进来。中国的文化不是强迫别人接受,而是自己做好自己,有了这个德行,自然让别人很欢喜的接受你的文化。(做好自己,就不缺少粉丝。)
文化的包容性,还包括“世界大同,美美与共”的思想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中华文化愿意和更多国家的文化竞相开放。
因此,我们为人一定要有包容之心。能饶人处且饶人。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把心量放宽,看什么很自然。用广博的爱,唤醒更多的爱。
二、中国人的幸福生涯规划。
童年积福,成年造福,晚年享福。
如何孩子从小积福呢?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善根,教会孩子为人处事的道理,处处为别人着想,心系家人心系集体,心系社会和国家。一个人的心量打开,福自然就来了。
人不仅可以年轻时为社会做贡献,晚年也可为社会做贡献。如果有圣贤的存心,人生智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人的精神价值可以延续的。
圣贤的教诲落实到生活中,树立正面的榜样,唤醒周围的人好善好德之心。
厚德才能载物。一个人的品德厚度与价值财富想对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