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会提问》:证据效力(二)(第十五期)

《学会提问》:证据效力(二)(第十五期)

作者: 雨沐wz | 来源:发表于2018-09-10 20:26 被阅读0次

如果只是看,只是听,那你只是一个靶子,在知识的枪林弹雨中承受知识的冲击而已。

                                                    ——罗振宇

《学会提问》:证据效力(二)(第十五期)

8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八章。

1. 个人观察:很多情况下个人的观察都是经过“一系列的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望值过滤后剩下来的东西”。你要注意是否是当事者在最佳环境并且不带任何偏见和价值观倾向。

2. 研究报告: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是a. 数据信息公开 b.可控性,条件是理想化的,也就是将外部影响降到最低 c.语言的精确性。基于以上三点,研究报告作为证据是比较理想的。

在判断科学研究证据的效力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 判断研究质量。

b. 不能只停留在一个研究结果上,要看周围

c. 研究结果不能证明结论,充其量只能支撑结论

d. 科学家的价值观等因素

e. 有些人会只照搬结论而没有带上原有研究时的论证

f. 研究结果的时效性值得我们注意

g. 研究的人为程度会导致研究的变化,在研究复杂的社会行为时尤甚

h. 对经济效益、社会地位、人身安全和其他因素的需求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的结果。

那么,我们会提出一些问题来评价科学研究:

a. 判断报告的资料来源的质量

b. 这项研究的质量(过人之处)

c. 研究的时效性

d. 其他相关的研究是否重复过?

e. 持论者是否是期待性选择?

f. 有没有什么强势批判性思维的证据

g. 有没有理由让人蓄意要歪曲这项研究

h. 研究的条件是不是人为制造的

i. 根据研究样本,我们概括的范围究竟有多大

j. 研究人员使用的数据资料有没有偏见或者歪曲

我们明天接着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提问》:证据效力(二)(第十五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je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