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 | 山中留客不留

作者: 尘里微光 | 来源:发表于2018-06-23 21:32 被阅读40次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入了梅,前阵子淅淅沥沥下了不少雨。这两日放晴,天气凉快得很,空气又洁净。行走在路上,虽正值夏天,竟不免想到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了。

    “暝”是日落、傍晚的意思,而我却总觉得“明月松间照”写的像是深夜,有一种极静谧之感。但显然女孩子们不会洗衣服洗到深夜才回家,所以——就将这个时间点模糊再模糊,总之就是一个静谧的、清爽的时刻好了。

    全诗几乎通篇写景,堪称用诗作画。

    起手便是一个清净的场景。无人“空山”,一场“新雨”过后,空气凉快又清爽。月光透过松枝影影绰绰地洒下来,清亮的泉水在石头上潺潺流动。

    随后,在这幅安静的画上,添上一笔活泼的动感了。一群女孩子洗完了衣服,三三两两穿过竹林走来,驾起渔船,拨开层层密密的莲叶,启程回家。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人先听到了竹子悉悉嗦嗦的声音,随后才看到浣女从竹林中走来;先听到莲叶被拨动的声音,这才看到船穿过莲叶慢慢出来。

    实在又细致又生动。

    而且整个句子倒装,把最具特点的词放在前面,形式新颖,算是十分低调的先声夺人。

    类似的手法还有《观猎》的前四句: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这种句子,真真让人过目不忘啊。

    写了景,怎样结尾呢?

    一般这种律诗,最后一联总不能再写景了,总得发表一些感情或意见。

    故而王维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哎,随便春天的芳华都凋谢好了,反正秋天的景致也如此之美,我完全可以在此停留享受啊。

    谁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我偏偏说“王孙自可留”呢。

    大家都去做官吧,我就留在这山林里,安享这清泉明月。

    可是,他的一生,也很努力地仕途奔忙。

    人呀,真是矛盾体。一边是风月,一边是前途。一会儿热血汹涌,一会儿淡看风云。

    苏轼有篇《贺下不贺上》,说的是退休离任比加官晋爵更值得庆贺(当然他的意思是到那时平生无憾、无愧于心为大乐),士人们也总嚷嚷着要“释位归田”。到了现代,过去人们退休的时候,厂里不也敲锣打鼓加以庆贺吗?

    然而若不是老弱病残到不能动弹的程度,“归田”后这学而优却不仕的状态,文人们是否真正甘之如饴?

    我们现在不也一样。半夜加班回到家大喊一声老子不干了!可是第二天醒来,依然屁颠屁颠地去上班。昨晚说过什么?没有的事。

    真的仅仅为了钱吗?我看未必。

    如易卜生所说,“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成器。”

    许多努力,也无非是想看一看,自己这块材料能成什么大器。

    所以,王孙可否久留山中,静享这江山风月呢?

    我觉得呀,可留、想留时便留,不可留、不想留时便不留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再见房间:经您点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变成了又一座右铭。
        尘里微光:@再见房间 好久不见了啊:smile:

      本文标题:读诗 | 山中留客不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md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