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思宇Sophie
我对父亲的很多举动,都不是非常赞同。比如他过分的清高,一点都不通人情世故;比如他很较真,开句玩笑都不行;比如他过于正直,一生都坦荡荡做人,也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很多人都说凡是要有个度,过度就不好了。父亲恰好就是属于很多方面都过度的人。我一度以为,作为女儿的我,不会这样。我自认为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把握好了分寸,认为自己也没那么清高和较真。
心理学上说你的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你讨厌的喜欢的都有。当时看完很害怕,因为我不想像父亲那样。当然不是说清高正直较真不好,只是毕竟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太极端,不太好。当然父亲也算幸运,当老师,他一辈子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教书,教学笔记每学期新课都不一样,认真重写补充观点。说实话,除了小学初中高中老师会这样做,很多专业课老师大多都是在炒剩饭吧。很多人也反感他,只是他教学真的很认真负责,别人也挑不出什么刺。但是因为有这些特质,所以有些事情他也会非常极端,他很难理解人情世故,很难跟他讲清楚。
我不想这样,我们之前也很少交流很少见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里有一段是说一对父女关系不好,女孩很讨厌父亲斤斤计较的样子,然后有一天她自己在超市为了节省1美分还是2两美分纠结的时候(大意,具体记不太清楚),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正是以另一种方式斤斤计较吗?那一刻她泪流满面。当时我不太理解,以为意识到父母身上的不足,自己就会有意识改正,有了意识,那就能克服不是吗?
但是后来,我理解了,而且优点可能是致命的缺点,缺点也可能是优点。所以父母身上的不足我都有,优点我也有。对于父亲来说,正直、较真不既是缺点也是优点吗?而这些特质,只是在我身上以另一种方式呈现而已。就如书中那对父女一样,斤斤计较吝啬的点不同而已,但这个特质其实都具备。
我也是。
我希望这一辈子都过简简单单的生活,没有秘密的生活,因为我觉得随着成长,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秘密。
我觉得没必要算计和斤斤计较,生活已经如此繁琐,为什么还要算计。
别人跟我说的很多话,我都会当真,每次认真做了或者信以为真,对方才说:哎呀,我开玩笑的啦,你怎么竟然会当真。
我做事情也是希望做的一定要让自己满意和信服,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
我也爱看书,当年的父亲也是,只是他读书有点过于死读书,以至于现在他只看理科专业书,不看闲书。而《大学》《论语》《文心雕龙》《唐诗300首》这些都是父亲给我的启蒙。因为他略迂腐的人生态度,在我小时候却播下了不一样的文学种子。
不管现在我们能不能正常理解对方,但这一切,在血液里流淌的东西,越长大反而越明显。想逃都逃不掉。
真的,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和尝试理解父母,然后尽量改掉一些不足。因为父母就像镜子,不管你们是不是经常在一起,他们很多行为举止都在反射出你未来可能成为的样子。
注:我所说只是我所理解和反思:-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