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腕管综合症,确诊了。
为了查清楚这个问题,真是一波三折。
开始就是手指发麻,我在网络上查到有多种原因可能引起手指发麻,比如腕管综合症、顿号、颈椎问题、糖尿病、免疫问题、脑的问题。
开始我到天祥骨科,医生让我检查了腕关节,超声科的老师就给我检查了两只手的腕关节,显示没有问题,这意味着排除腕管综合症。接着查了,颈椎也的确有问题,颈曲变直,但是医生认为不足以引起手部发麻,于是排除了颈椎的问题。没找到原因。
我又去了省医院,省医院的老师检查了糖尿病和免疫情况,没有问题。至此,手指发麻的原因还是没找到。
当我再去找代医生的时候,她仍然觉得像是腕管的问题,于是又开出了相应的检查。开出的检查是腕关节加包块,超声科的老师问我包块在哪里?我说没有,他说没办法查,要请医生重开。于是我又去找代老师,代老师不在。另外一位年轻人,应该是代老师的徒弟在,我又重新描述了我的症状。谢老师听后仍然觉得像腕管综合症,于是立刻在手机上看手部的解剖图,能够看到骨骼神经等。因为我当时提到了手指发麻,他认为需要去检查神经——两只手的尺神经和正中神经,但这样的检查花费比较高左右持尺神经和正中神经要700多。
谢医生比较犹豫,他也把他的担心给我讲,代老师才开100多的检查,他的推断要开出700多的检查,所以他需要反复看手部的透视图加以确认。他也把手部的透视图给我看。
然后谢老师又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可以不确诊,先按腕管综合症去进行治疗,这意味着节省了700多的检查费。这叫诊断性治疗,也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听我妈妈说过(我妈也是医生),没毛病。
但是我认可他的推断,于是请谢医生开了双手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检查。因为医保要支付一部分,实际上我的花费不到400。最终真的检查发现双手的正中神经有问题,考虑腕管综合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感觉像是做对了一道数学难题。
这件事给我三点启示:
第一,医生在做决策的过程中,除了医学本身,他还要考量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接受程度,所以治疗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
第二,确定到底是什么病,实际上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这个时候,医生和患者是合作关系,患者也要自己承担责任。刘润老师曾经说过,谁的损失大就由谁来负责。
第三,科学素养很重要,我能够跟医生进行讨论,是基于我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同时也能理解神经骨骼肌肉之间的联系,也能理解医生在看病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诊断不准确的时候没有恼怒,而是沉下心来去跟医生一起讨论,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
这再一次加深了我对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