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接到朋友信息,有一个软装馆要转让,800平方米,转让价18万元。这个店投入200万元,经营不过一年时间。怎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可能会归根于人,没有好的经营者。可能会归根于产品,没有好产品。可能会归根于地点,没有选好经营地址。等等
两天前在讯网做了分享,有一个小章节讲到了产业链思维。现在我把这种思维应用到这个案例中,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分析。店开起来了,客户是谁?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个软装馆的投资人是这个软装馆的第一位客人,所以他的回答是自己以及他身边的有钱人。错误的回答造就错误的结果。

如果我开一家窗帘店,我想做一款产品可以卖到家家户户,那么我就是只做一个窗户。有没有人这样做?有的。最典型的就是卖百叶窗,家家户户的卫生间都会用。现在淘宝上这类店很多。
如果我开一个窗帘店,我想做一户人家的全屋窗帘,那么我会为每户人家设计不同的窗帘。市面上大部分窗帘店就是这样经营的。
如果我开一个窗帘店,我想做一个小区的窗帘生意,那么我会去找拎包入住的全精装房项目。
如果我开一个窗帘店,我想做整个行业生意,那么我会去找到行业协会,并设计针对某个行业的行销方案。
综上所述,我如果开一个窗帘店我会设定一个客户群体,清楚客户群体就是清楚我的客人是谁?接下来才有进一步的营销策划。
前面文章我讲过窗帘的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生产商,上游的原材料批发市场贸易商;中游的集成商,中游的窗帘店;下游的工程商,下游的终端用户。明白了产业链,我们就很清楚窗帘店的最主要销售对象就是下游的工程商,其次才是终端用户。
我们继续分析:
想做整个行业的这个窗帘业者,他的行业地位最好是上游的原材料生产商,其次是上游的贸易商。
想做一个小区的这个窗帘业者,他的行业地位最好是中游的集成商,其次是窗帘店。
只想做一个窗户的窗帘业者,他的行业地位是中游的集成商,窗帘店是他的核心用户。这样才会有足够的订单支持。
现在的窗帘店正经受着他的核心客户向上发展的尴尬阶段。也就是,稍有规模的工程公司都在建设自己的软装馆。他们不再把订单交给窗帘店。我预判这个过程会持续很久,但结果不会理想。
商品推广:汽车窗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