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索引底层原理

作者: 潇湘夜雨_pwj | 来源:发表于2020-03-26 23:21 被阅读0次

    mysql索引概述

    什么是索引

    索引是一种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提高数据查询效率

    索引分类

    从存储结构上来划分:B-Tree,B+Tree,Hash索引

    从应用层次来分:普通索引,唯一索引,复合索引
    从数据的物理顺序与键值的逻辑(索引)顺序关系: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

    Mysql 索引底层数据结构选型

    Hash索引介绍

    hash索引基于哈希表实现,存储引擎会对索引列使用哈希算法,计算一个哈希码(hash code),并且将所有的哈希码存储在索引中,同时在索引表中保存指向每个数据行的指针

    哈希算法也叫散列算法,就是把任意值(key)通过哈希函数变换为固定长度的 key 地址(十六进制表示),通过这个地址进行具体数据的数据结构,哈希表是一种内存地址映射关系

    哈希索引.png

    哈希表查找过程:
    表中一共有 7 个数据,我们需要检索 id=7 的数据,SQL 语法是: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7; 哈希算法首先计算存储 id=7 的数据的物理地址 addr=hash(7)=4231,而 4231 映射的物理地址是 0x77,0x77 就是 id=7 存储的数据的物理地址,通过该独立地址可以找到对应 user_name='g'这个数据。这就是哈希算法快速检索数据的计算过程。在查找 id=7 的数据,哈希索引只需要计算一次就可以获取到对应的数据,检索速度非常快。但是 Mysql 并没有采取哈希作为其底层算法,因为考虑到数据检索有一个常用手段就是范围查找,比如以下这个 SQL 语句: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3;
    在范围查找过程中,简单的实现思路就是一次把所有数据找出来加载到内存,然后再在内存里筛选筛选目标范围内的数据。这种查找效率低,不能对数据高效范围查找,因此哈希索引是不适合作为 Mysql 的底层索引的数据结构。

    哈希索引.jpg
    1. 哈希不支持 范围查询 ,不能做排序
    2. mysql默认的存储引擎是Inodb,对于频繁访问的表,innodb会建立自适应hash索引,即在B树索引基础上建立hash索引,可以显著提高查找效率,对于客户端,不可控制的,隐式的。
    3. 哈希存储时会降低磁盘利用率

    二叉树

    演示: https://www.cs.usfca.edu/~galles/visualization/Algorithms.html

    二叉树的特点:

    1. 一个节点只能有两个子节点,也就是一个节点度不能超过2
    2. 左子节点 小于 本节点,右子节点大于等于 本节点
    二叉树.jpg

    在二叉树结构,计算比较 3 次就可以检索到 id=7 的数据,相对于直接遍历查询省了一半的时间,从检索效率上能做到高速检索的。此外二叉树的结构还能提供的范围查找功能,上图二叉树的叶子节点都是按序排列的,从左到右依次升序排列,如果我们需要找 id>5 的数据,那我们取出节点为 6 的节点以及其右子树就可以了,范围查找也是比较容易实现。

    缺点:
    主键自增情况下会退化为线性链表,二分查找也会退化为遍历查找(全盘扫描),检索性能急剧下降。id主键索引自增情况下二叉树已演化为线性链表,检索速度降低。此时检索 id=7 的数据的所需要计算的次数已经变为 7 了,因此 不能直接用于实现 Mysql 底层索引

    线性链表.jpg

    二叉查找树存在不平衡问题,让二叉树始终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就能保持二叉查找树的最佳查找性能了。基于这种思路的自调整平衡状态的二叉树有 AVL 树和红黑树。

    红黑树

    红黑树.jpg

    上图所示,左图在插入数值为3时,红黑树的算法发现有偏向,就会重新调整树结构;调整到右边保持平衡,如持续递增,之前的数据1~7持续递增的树,会变成如下图所示

    红黑树递增.jpg

    递增插入过程红黑树会自动左旋右旋节点以及节点变色,调整树的形态,使其保持基本的平衡状态,也就保证了查找效率不会明显减低。如上图所示。红黑树下查找 id=7 的所要比较的节点数为 4,依然保持二叉树不错的查找效率。

    红黑树很好的解决线性链表问题,但红黑树问题也比较大。
    每次插入都要检查规则,再把树进行重新平衡,这个是非常消耗时间,数据量大的话,红黑树的深度会比较深,并且产生“右倾”,树一旦深就代表着我们读取磁盘次数就会增加,因此 不能直接用于实现 Mysql 底层索引

    红黑树的特点会自动平衡树,但是没有做到绝对的平衡,会产生右倾

    平衡二叉树(AVL)

    AVL 树的特点:

    1. 平衡二叉树又称AVL树,在满足二叉查找树特性的基础上,要求每个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能超过1。
    2. 很好的查找性能,不存在极端的低效查找的情况。
    3. 可以实现范围查找、数据排序。

    顶端的节点我们称为根节点,没有子节点的节点我们称之为叶节点。
    平衡二叉树和非平衡二叉树的对比:

    平衡二叉树对比.jpg

    平衡二叉树查找过程:

    平衡二叉树查找.jpg

    AVL 树顺序插入 1~16 个节点,查找 id=16 需要比较的节点数为 4。从查找效率而言,AVL 树查找的速度要高于红黑树的查找效率(AVL 树是 4 次比较,红黑树是 6 次比较)。从树的形态看来,AVL 树不存在红黑树的“右倾”问题。大量的顺序插入不会导致查询性能的降低,这从根本上解决了红黑树的问题。

    mysql 如果使用的是 AVL 树,我们每一个树节点只存储了一个数据,一次磁盘 IO 只能取出来一个节点上的数据加载到内存里,如查询 id=7 这个数据我们就要进行磁盘 IO 三次,这很消耗时间。所以我们设计数据库索引时需要首先考虑怎么尽可能减少磁盘 IO 的次数。因此 不能直接用于实现 Mysql 底层索引.。

    B-Tree 索引原理

    磁盘 IO 特点:从磁盘读取1B 数据和 1KB 数据所消耗的时间是基本一样的(空间局部性与时间局部性决定),根据这个思路,可以在一个树节点上尽可能多地存储数据,一次磁盘 IO 就尽可能多的加载数据到内存,影响数据查询时间的是树的高度,高度越高,比较的次数越多,尽量把树的高度降低。这就是 B 树的的设计原理了
    B-Tree特点:

    1. 叶节点具有相同的深度。
    2. 节点中的元素从左向右递增排序
    3. 所有的元素不重复

    B-Tree演化过程:
    下图所示B-Tree树,每个节点限制最多存储两个 key,一个节点如果超过两个 key 就会自动分裂。比如下面这个存储了 7 个数据 B 树,只需要查询两个节点就可以知道 id=7 这数据的具体位置,也就是两次磁盘 IO 就可以查询到指定数据,优于 AVL 树。

    B-tree.jpg

    磁盘有预读机制,每次读的时候都是加载一个磁盘页到内存里面,就是一次磁盘I/o读取只能读一个磁盘页大小(4kb)的数据到内存中,也就是8kb的数据,要磁盘i/o的2次操作。就是因为磁盘预读机制,树的节点不能随便我们设置,树节点的数据量正好是一个磁盘页的大小,这样效率最高,一次IO读取一个树节点。这个直接反映到树的结构就是,每个节点能存储的 key 可以适当增加。当我们把单个节点限制的 key 个数设置为 6 之后,一个存储了 7 个数据的 B 树,查询 id=7 这个数据所要进行的磁盘 IO 为 2 次。如下图所示:

    MySQL页的大小为16kb,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系统一次IO读取的数据大小同样为1页(4kb)相当于8个扇区(512bytes )

    B-tree-search.jpg

    一个存储了 16 个数据的 B 树,查询 id=7 这个数据所要进行的磁盘 IO 为 2 次。相对于 AVL 树而言磁盘 IO 次数降低为一半,如下图所示:

    B-tree-16.jpg

    索引叶节点数据之间的存储关系,如下图所示:

    b-tree-data.jpg

    假如我们要查找id=28的用户信息,那么我们在上图B树中查找的流程如下:

    1. 先找到根节点也就是页1,判断28在键值17和35之间,我们那么我们根据页1中的指针p2找到页3。
    2. 将28和页3中的键值相比较,28在26和30之间,我们根据页3中的指针p2找到页8。
    3. 将28和页8中的键值相比较,发现有匹配的键值28,键值28对应的用户信息为(28,bv)

    总结来说,B 树用作数据库索引有以下优点:

    1. 优秀检索速度
    2. 尽可能少的磁盘 IO,加快了检索速度;
    3. 可以支持范围查找。

    B+Treee

    有了B树知识铺垫,一个树节点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包含更多的子节点,但又不能超过一个磁盘页(16kb)的大小。发现B树的节点中还包含了一些关键字信息data,这个data也占据着一定的数据量,r如果把data去掉,这样就又能多加几个子节点了。这也就是B+树的核心思想。

    查看页节点大小

    注: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Innodb_page_size';

    mysql 一般将根节点 限制的大小是 16kb,根节点的大小存储大约 1000多个,底部含有data的为叶子节点,叶子节点全部放满 大约为2000万个左右。16*1024/(8+6)=1170 主键存储 bigint 为8字节空白部分为索引位置6字节 16kb为总的根节点大小

    B+Tree特点:

    1. 非叶子节点不存储data,只存储索引(冗余),可以放更多的索引
    2. 叶子节点包含所有索引字段
    3. 叶子节点用双向指针相连,提高区间访问性

    B+树是通过二叉树,平衡二叉树,B树和索引顺序访问演化而来,是对B树的进一步优化。

    B+Tree结构图:

    B+tree-data.jpg

    根据上图我们来看下B+树和B树有什么不同:

    1. B+树非叶子节点不存储数据的,仅存储键值(索引地址),而B树节点中不仅存储键值,也会存储数据。B+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数据库中页的大小是固定的,innodb中页的默认大小是16KB。如果不存储数据,那么就会存储更多的键值,相应的树的阶数(节点的子节点树)就会更大,树就会更矮更胖,如此一来我们查找数据进行磁盘的IO次数会再次减少,数据查询的效率也会更快 。

    2. B+树索引的所有数据均存储在叶子节点,且数据是按照顺序排列的。B+树使得范围查找,排序查找,分组查找以及去重查找变得简单高效

    3. B+树各个页之间是通过双向链表连接,叶子节点中的数据是通过单向链表连接的。我们通过双向链表和单向链表连接的方式可以找到表中所有的数据。

    MySql中 B+Tree详解

    在 mysql分别创建 以myisam 和 Innodb 作为存储引擎的数据表。
    Innodb 创建表后生成的文件有:

    1. frm:创建表的语句
    2. idb:表里面的数据+索引文件

    Myisam 创建表后生成的文件有:

    1. frm:创建表的语句
    2. MYD:表里面的数据文件(myisam data)
    3. MYI:表里面的索引文件(myisam index)

    Myisam不支持事务原因索引与数据分开存储,两个文件无法做到一致性

    1. MyISAM 引擎的底层实现(非聚集索引方式)

    MyISAM 是非聚集索引方式,即数据和索引落在不同的两个文件上。B+树索引的叶子节点并不存储数据,而是存储数据的文件地址,MyISAM 在建表时以主键作为 KEY 来建立主索引 B+树,树的叶子节点存的是对应数据的物理地址。拿到这个物理地址后,就可以到 MyISAM 数据文件中直接定位到具体的数据记录了。下图所示:

    myisam-b+tree.jpg

    Myisam检索数据过程中有 "回表操作"

    1. Innodb 引擎的底层实现(聚集索引方式)

    InnoDB 是聚集索引方式,因此数据和索引都存储在同一个文件里。首先 InnoDB 会根据主键 ID 作为 KEY 建立索引 B+树,如左下图所示,而 B+树的叶子节点存储的是主键 ID 对应的数据,比如在执行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id=15 这个语句时,InnoDB 就会查询这颗主键 ID 索引 B+树,找到对应的 user_name='Bob'。
    这是建表的时候 InnoDB 就会自动建立好主键 ID 索引树,这也是为什么 Mysql 在建表时要求必须指定主键的原因。当我们为表里某个字段加索引时 InnoDB 会怎么建立索引树呢?比如我们要给 user_name 这个字段加索引,那么 InnoDB 就会建立 user_name 索引 B+树,节点里存的是 user_name 这个 KEY,叶子节点存储的数据的是主键 KEY。注意,叶子存储的是主键 KEY!拿到主键 KEY 后,InnoDB 才会去主键索引树里根据刚在 user_name 索引树找到的主键 KEY 查找到对应的数据。

    Inodb存储引擎特点:

    1. 表本身是按B+Tree组织的一个索引结构文件
    2. 叶子节点包含了完整的数据记录
    3. 非主键索引结构叶子节点存储的是主键的值,使其保持一致性和节省空间
    B+Tree+Inodb.jpg

    Inodb查询等于的查询 引擎会自动使用哈希索引进行查询,存储引擎会监控对表上索引的查找,如果观察到建立哈希索引可以带来速度的提升,则建立哈希索引,所以称之为自适应哈希索引。自适应哈希索引通过缓冲池的B+树构造而来,因此建立的速度很快。而且不需要将整个表都建哈希索引,InnoDB存储引擎会自动根据访问的频率和模式来为某些页建立哈希索引。

    1. 为什么 InnoDB 只在主键索引树的叶子节点存储了具体数据 ?

    为节省存储空间,一个表里可能有很多个索引,InnoDB 都会给每个加了索引的字段生成索引树,如果每个字段的索引树都存储了具体数据,那么这个表的索引数据文件就变得非常巨大(数据极度冗余了)。

    1. 为什么Inodb表必须有主键,且推荐使用整型自增主键?

    Inodb 会自动选择不重复的列作为索引列,组织整张表的数据,如果找不到 就会建隐藏列,所以Inodb一般会建主键,整型的数据比较大小速度快,整型存储占用空间小,主键如果不自增,叶子节点 会频繁的发生分裂,或者平衡变化,会降低插入的效率,所以主键选择自增整型

    数据表的字段加索引原则:

    1. 较频繁的作为查询条件的字段应该创建索引;

    2. 唯一性太差的字段不适合单独创建索引,即使该字段频繁作为查询条件;

    3. 更新非常频繁的字段不适合创建索引。

    4. 联合索引底层数据结构

    联合索引.jpg

    联合索引的数据结构 也是字典排序法则,将第一个 第二个进行排序,B+之所以高效是借助 叶子节点从左到右的排序,如果跳过 第一个字段,则第二三字段 在叶子节点中的排序 不是按顺序排序,则整个数据不一定是顺序递增的结构,就是说联合索引使用时遵循"最左前缀原则"

    非主键索引存储的是主键索引位置,会扫描两棵树 (主键索引, 非主键索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mysql索引底层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rh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