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付费栏目,我相信“付费就是便宜”的理念。
这是在“得到”这个收费栏目得到的理念。
了解“得到”是从“罗辑思维”开始的,是一个开书苑的老朋友介绍从相识、相知到依依不舍。现在在得到前后定了八个专栏,可以说,每个栏目都是精品,只要用心学习您绝不会失望。
我购买的得到栏目太多,每天只能听听而已,没有时间仔细学习、分析,基本是蜻蜓点水型。
对于经济类的“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宁向东清华管理学课”是因为女儿在国立大学学习商科,为了了解女儿的课程和现在的社会,我预定了这两个课程。
“每天听本书”,是为了跟上这个时代,不要被时代抛得太远。感谢得到群里的朋友汪浩为大家分享“每天听本书”。
“严伯钧西方艺术史”是想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有机会去国外旅游,不会只知道购物。
“何帆北大读书俱乐部”最打动我的是通识教育,我们从高二开始学习理科,现在了解一点知识,就是零零碎碎的知识,不成体系,这正是我急需的栏目。
由于女儿在国外学习,外语的学习也是必须的。
在《有书》上购买了“每月共读英文原著”,是为了不要将学了十年的英文忘光了。到了后来,英文基本不读了,只读汉文了。无论怎样,也安慰自己:“无论如何,也是读了一下有些原著的概要。”比如,家里买了《放风筝的人》,一直读不下去,看了共读英文原著后,倒是仔仔细细地欣赏了这部大作,还看了电影,对这故事的构思和文笔真是大呼过瘾。
这也是另外的一种收获吧。
无意中,发现了刘主编的《写作》课,因为工作需要,感觉到了写作水平急需提高,就毫不犹豫地交钱报班。
29天写作魔鬼训练营,我坚持下来了,每天都写随笔,一周交一次大作业。虽然不是优秀学员,但是,助教草莓鼓励我参加导师班。带着对上一个班的好感,我兴匆匆地报名参加了导师班。
依然是那么认真,我按照要求每天完成作业,听导师的课。不过,渐渐地,发现在千聊的课程里的导师讲课不是那么专业,在班级群里的导师管理也不是很规范。
在第三天晚上,有个叫谭红的学员终于忍无可忍发飙了:“这个导师班,怎么回事,老师不好好备课,背景还有打球的声音,嘈嘈杂杂的,这样不但耽误我们的时间,还会耗掉我们热爱写作的热情!”大家都纷纷附和,的确,作为一个收费栏目,这样也太随意了。
经过导师们解释和大家的讨论,才知道,这些导师其实也是学员,也是和我们一样给“有书”交了费用,然后由刘主编邀请,做了导师。所谓的“导师”,不过是“同学”。
有书只管收钱,什么都不用做,让这些交钱的同学,自己教自己。上课的平台也是学员申请“千聊”平台,聊天群,也是自己建的聊天群,有书可能是提供了一个学习组吧,这样就收取老学员的99元费用,让这些自学还没有“成才”的学员当导师,我感觉“有书”这个“坑”挖得太有水平了,简直是“空手套白狼”啊。
人们常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上狼”,这话被“有书”秒杀了。
我在“得到”上听的每本书,都有质控过程,至少经过五个程序,200个小时的打磨,才上线。而回观“有书”,竟然让从没有讲过课、,没有任何理论基础和实际经验的学员,来耽误大家的时间,这对“有书”的管理层来说,我感觉是很大的失误。
其实,导师班最多有1000人,每人99元,有书收入十几万吧。可是,这个事情对有书的影响实在是不好。起码,我对有书的好感,对有书以后推出的收费栏目,会更加慎重。对有书的信任,大幅度下降,这可能是有书的管理层未曾想到的吧。
也许,“有书”并不在乎我们这几位的感受,不过不是有句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嘛。
希望“有书”,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做成真正的知识服务平台,而不是“忽悠”平台。
优秀导师班广告 优秀导师班说明 今天你在哪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