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绝对自恋:“给我提意见,就是让我死”

绝对自恋:“给我提意见,就是让我死”

作者: ruolin若林 | 来源:发表于2023-05-17 15:08 被阅读0次

“段子界”的确该整整风气了。

某天,我在做家务时,打开了电台,找了某位著名相声演员的段子来听。

刚开始还好,但越往后越扯、扯到了让人恶心的程度,他是这么说的(大意如此):

“某某老师小时候家里特娇惯,怎么个娇惯法呢?就七八岁了,还没断奶,别人上学带饭盒,他上学带妈。下课之后,饿了,往妈怀里一扎。

他是个懂事孩子,有好东西都爱分享,远远见老师来了,一边吃还一边说‘您要不要来一口?’ ”

背景音里有笑声,但我听着很反感,这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不仅侮辱了女性,也侮辱了旁边这位老师。

“相声”这两个字,在这里由“有智慧的幽默”,变成了低俗浮夸。

所以,不是论是脱口秀还是相声还是什么界,的确该把一把质量关了,在公开传播某个段子之前,一定要想想这篇作品在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会带给人什么样的影响,不能只要流量与收益,其他的都不管不顾了。

希望笑果这次的事儿能成为一个前车之鉴,督促文化圈儿的人写好的作品,传达正能量。

“放大镜”式解读法

昨天,就近日的事件,我提议“段子界”要拒绝低俗的桥段,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我自认为并没有不对,但在这篇文字竟收到那么多恶意攻击,这我是没想到的,网友的评论让我深感惊讶:

“您还是去看动物世界吧,那个单纯。”

“赶快打电话举报去啊”

“其心可诛”

“写在这里多没意思,拿着小本赶紧去举报。也许新领导能给你发俩驴肉火烧!”

……

就,我只是就事论事,但在网友的口中,竟演变成了我对这个演员、乃至这个行业的恨意,看得我瑟瑟发抖。

这是典型的“放大镜”式解读法:你对某人出言不逊,代表你恨他,甚至于想杀了他,所以你该死;

同样地,你对某人提了一点意见,代表你否定他整个人,甚至否定他所在的公司,否定他所在的整个行业,是活得不耐烦了,想让他整死你。

在这种夸大式的解读下,谁还敢说话呢?还有什么能说的呢?我想起了昨天发生的一件事:

孩子发烧,我带她去一个小诊所看病,到那儿之后,我看到医生给一个小孩往肚子上贴了膏药,然后又用一盏灯给孩子烤肚子。

那盏烤灯中心是红色的,外围有一圈蓝紫色的光圈,孩子躺在那里,蓝紫色的光正好映到他的眼睛上。

我曾在网上看到别人说,蓝紫色的光对眼睛有害,看见那么浓的蓝紫光照着孩子眼睛,我十分担忧。

孩子父亲就在旁边坐着,我想提醒他拿东西给孩子眼睛挡一下,但是医生也在旁边,我要是说了,医生会不会认为我在挑事?

终于,趁医生带另一个病人进里间打针的空当,我快速地提醒了一下那位父亲:不管有没有伤害,防备一下总是最好的。

听完我的话,那位父亲顿了一下:“呀,之前几天都是这样子照的,不会有什么事儿吧?”

医生出来之后,孩子父亲跟他说这件事,医生轻描淡写地写:“哦,这怎么会有害呢?谁说的?你不放心的话,咱关了它。”

在这件事当中,我只是想避免孩子眼睛受到伤害,对医生并无半点指责,更无半点恶意。

若是医生也用“放大镜”解读这个意见,那就成了这样——指出他的错误,代表否定他的医术,代表想毁掉他的职业生涯。

这多么可怕啊。

绝对自恋的人,不允许有“意见”

而持有这种“给我提意见等于想杀我”思想的人,会非常固执己见,绝对地维护自恋,最终自食其果。

举个例子:

日剧《白色巨塔》中,财前五郎是一个医术极高的外科医生,他当上教授之后,因为个人原因,第一次误判了一个病人的病情。

内科医生里见发现他的错误之后,不断对他进行提醒,他却置之不理,仍一意孤行,固执地进行了手术。

术后,病人果然出现了一系列不良反应,此时,财前却仍不肯直视错误,抓紧挽救病人,说这只是“术后常见的炎症反应,加大消炎药的剂量就行”。

最终,病人死掉了,他也因为这个错误而官司缠身,几乎赔上了自己的医生生涯。

在这个例子当中,财前十分优秀,也十分自恋,幻想自己是个完美的神,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的失误,任何质疑,都是对自己的全盘否定。

他不肯正视自己的错误,只是一味地无视、遮掩,最终事件愈演愈烈,几乎真的毁掉了他的职业生涯,印证了他“给我提意见就是在杀死我”的思维观念,想象变成了现实,多么讽刺啊。

放下自恋,正视现实

综上所述,人应该学会放下自恋,自视客观现实,就事论事,不要过分夸大外界的敌意。

同样地,我给某个段子提意见,也只针对这个段子,不攻击这个人,更不攻击这个行业。

而这个不好的段子,也代表演员一时的错误而已,不应上升到人身攻击,甚至行业攻击,要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及空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绝对自恋:“给我提意见,就是让我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yi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