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从2020年8月2日“放弃撰写深度时政评论文”以来,笔者与网友已经赏读了较多唐诗宋词,今天将要换个口味,赏读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女)的豪放派名作《满江红·小住京华》。一直以来,笔者相当钦佩秋谨过人的胆识与才华,曾多次引用她的佳句为我的文章增色,如“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此句,便是其中之一。
****************************
18岁时,秋瑾嫁给了湖南一个暴发户浮荡子弟王廷钧。1898年前后,王廷钧买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后,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和革命形势的影响,立志挽救危亡之际的国家民族,同时疾呼要求妇女获得独立与解放。
此诗《满江红·小住京华》,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写下的抒怀诗。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却无心关注国家兴衰大事。
在当年中秋佳节时,秋瑾终于与丈夫王廷均发生激烈冲突,愤然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之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这阕词正是她在当年中秋节佳节时的抒怀诗。
满江红·小住京华
作者:(近现代)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笔者的白话译文】
迁徙北京后不久,便到了中秋佳节。看那篱笆下的菊花,竟相盛开。秋天的景色,像是被刚刚拂拭过般的明净。
此时列强逼近,家国民族前途危殆。我如同楚汉相争般的汉之破楚,终于突破家庭樊篱。已结婚八年,思念故乡浙江的乡土风味,也只能是我的梦想。他们苦耗心思想让我做一个他们想要的那种贵妇人,岂料我却对此不屑一顾!
今生,我虽然不是男儿身,但是我的心却比男子更为刚烈。回想平生,好打不平、乐于助人,我这颗心时常都是在为别人而炽热。
但可笑,心胸狭窄的庸俗小人,他们怎可能读懂我?当英雄身处前行路断时,免不了要经受巨大的磨难与挫折。而在这莽莽红尘之中,我在哪里才能觅到知音?思至此,眼泪已打湿我的衣襟。
【笔者浅析】
此词的上片,是写秋瑾与王廷均结婚八年,看似表面过着富贵人生活,实际上却“奴仆不如”。所以只有在突破家庭束缚与其决裂后,她才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这在“苦将侬,强派作蛾眉”句中已淋漓酣畅地表达了出来。“殊未屑”一句,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非但毫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当然,也免不了表达出作者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真可谓匠心独运矣。
此词的下片,无疑是在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又知音难觅,禁不住便泪湿衣襟。由此表明,作者虽是女子却有一颗男子的刚烈之心,所以才能勇敢地冲破家庭囚笼。虽说她平日对人,惯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却难被浑浑噩噩世俗之人所了解,因此在生活中她饱受折磨。但离家以后的大千世界中,她不知去何处去才能寻找到知音者;如果找不到知音,不知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此,作者伤心落泪无可厚非。
尤其是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应是深入浅出的作者自我写照;巾帼英雄秋谨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中。另外,作者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以及情绪与意义的显著变化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转变,便恰到好处地承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从而进一步表达出她的思想发展状态。
紧接着,又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感情至深至浓者,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丈夫。为了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她竟遭丈夫的辱打,于是她不由发出“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然概叹!
秋谨独自一人东渡日本留学,结识了陈天华等进步人士并参加了同盟会,得到孙中山的器重,后来派她回国策动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革命工作。她和安庆人徐锡林等人共谋武装暴动,不幸失败,惨遭满清政府的逮捕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她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最杰出的一位女革命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