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武侠江湖
闲话关云长义释曹操

闲话关云长义释曹操

作者: 七七r | 来源:发表于2018-11-23 23:26 被阅读114次

    话说《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设连环计火烧曹操战船,曹操大败而逃。在电视剧中,不难看到诸葛亮羽扇纶巾从容点将,对曹操所行路线了如指掌,赵云、张飞等大将先后埋伏拦杀,令曹操一路损兵折将,行至华容小道,随行者所剩无几,且多羸弱,人困马乏,几无战斗力。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一个掌控曹操命运的人物——关云长,留下了千古佳话——关云长义释曹操。

    闲话关云长义释曹操

    对于这个情节,笔者认为不全是一个“义”字能概括的。关云长之义,大家有目共睹,“义释曹操”归结为顺应自己初心报答曹操昔日恩情的情感选择顺理成章,但单纯的情感之外难道就真的没有些别的什么吗?作为历史演义体小说,《三国演义》有三分虚构,这一段在正史中均无记载。由此,《三国演义》此处并非史实。而极尽铺陈,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现军事战场波谲云诡功不可没。

    首先是云长之义,自身便义薄云天,“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再者,关羽曾为曹操座上宾,备受礼待,“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曾受人恩惠,自当铭记于心以涌泉相报。以上是通过敌将之言来展现关羽之义,让敌人都称赞可见其“义”。而关羽在曹操麾下之时,斩颜良、诛文丑,解了白马之围,若从对等的角度来说那时便大恩已报,与曹操划清关系了。狭路相逢之时亦重提此言,也许有人断章取义将此看作关羽明确在道义上两人已是互不相欠以便驳回曹操请求,作为与其重义相悖的例证,但笔者认为将这看作是关羽的一种心理斗争为下文义释曹操作铺垫似乎更为合理。不要忽视临行前诸葛亮已用激将之法提醒一番,关羽也立下了军令状,心中有所戒备,军法无情,恻隐之心一动极有可能是身家性命之虞。刘备既是关羽敬爱的大哥又是爱戴的主公,曹操此时来讨伐刘备,对于该做何种选择关羽心中是有一杆秤的。所以此言不如说是自己内心的另一种声音,体现其内心的挣扎,口中所言亦是提醒自己莫要因一时冲动葬送大哥良机和身家性命。而“马头勒回令军四散”之后“大喝”“长叹”,关羽心中的矛盾再一次爆发,整个过程他一直在压抑着,最终,情感战胜理智,这一波折之后,在权衡之下,反而更好的展示关羽之义。

    闲话关云长义释曹操

    那么,关羽之义要有人来成全,诸葛亮便是此人。读三国易知,诸葛孔明洞悉人性乃是一绝,怎会不知关羽之义,又如何料不到关羽之行,如果单就内在推测难以信服的话,看其行动,临行激将说明对关羽义释曹操已有所顾虑,而且玄德亦言“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却依然选关羽镇守决定曹操生死的关口,是要在关羽身上赌一把看他如何选择吗,诸葛做事素来谨慎绝无可能行赌徒之事,由此想来个中缘由着实令人费解,但是换个思路如果他不想致曹操于死地呢,一切似乎都说的通了。书中用“亮夜观乾象,曹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带过。但这原因似乎有些敷衍,虽然天数有定,但就书中借东风、长明灯等事件来看,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可忽视。可见,所有事态皆在意料之中,诸葛亮意非杀曹。

    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其中有何机窍呢?隆重对策描绘了天下三分的宏图妇孺皆知,至此时,三方势力彼此制衡,孙刘两方任何一方挑战都担忧第三方坐收渔利,二者联合抗曹左不过一个“利”字,是因为曹刘势力悬殊而孙有唇亡齿寒之忧,而当时刘备处于三分中最弱的境地,若真的逞一时之快解决了曹操这个劲敌,三分变为二分,那又该如何分,不会天真的以为大家自觉地平分吧,孙强刘弱自然厚孙薄刘,相对势力更为悬殊,群雄并起的乱世,最终结果基本不外乎是孙吞并刘。所以要想蜀存,此时的曹操必须败却万万不可死。大略已定,曹操必须让他活着,但盟军孙权那边必须要有所交代,关羽之义在这时就派上用场了。如此行事,一则掩盖真实目的全两家盟友之谊,二则留下关羽大义的美名,三则不至于把蜀汉推向水深火热之中,跳出短时的利益观庐山全貌,识人之准,谋略之稳,诸葛之智令人叹服。

    转自微信公众号“荒唐隅”,喜欢文学的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呀

    闲话关云长义释曹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话关云长义释曹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zs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