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咨询师如何和来访相遇》1479天2023-12-22

《咨询师如何和来访相遇》1479天2023-12-22

作者: 晴晖说 | 来源:发表于2023-12-22 21:55 被阅读0次

            来访说:“我最近生活很痛苦。明明很忙碌,但一天下来好像什么也没有做,心理上很疲惫。;“我无法理解孩子在想什么,他好像也总听不到,也听不懂我说话,我很痛苦。 最近,我突然发现儿子的房间开始锁门了,作为母亲,我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什么感受,可能有焦虑、有受伤......面对痛苦、恐惧、受伤,等等这些负性情绪,来访常常感到迷茫慌张,他们知道自己痛苦,知道当前的生活不如己意,是自己不想要的,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些让自己难受的东西是什么,更别说处理和消化它们。那么 心理咨询的工作路径之一,就是拨开这些包裹在痛苦之外的迷雾,去探索在痛苦更深处,未被来访觉知的情感源头。只有在了解了这些情绪的真实面目,才有可能去面对和消化它们。

            痛苦源于未被觉知的情感

            一个来访从家里去往单位,当她跨出家门就要进入电梯的时候,儿子发现妈妈不见了,一边从房间里冲出来一边几乎崩溃地喊着妈妈,孩子刚过两岁,奶奶赶快从后面追了出来,在电梯口抱起了他,说妈妈要去上班啊。来访眼看电梯的门在挣扎的儿子面前慢慢关闭,电梯往下下了两层时还能听到他的哭声,一种很揪心的感觉涌上来… 在咨询一开始的时候,来访向咨询师说了这一段,咨询师说,“那一刻你好像很纠结,不知道是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还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个时候,来访感到自己被完全地理解了。

            还有一个来访描述了自己的一个经历,当朋友在自己面前说到他的成就,来访感觉到自己离他差距越来越大了,那一刻甚至感觉有点眩晕,就像倒着坐火车,周围的景物飞奔向前,而她控制不住地后退,好像如果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我这位朋友,就可能被他抛弃一样,但这种感受比被抛弃强烈得多,他自己也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感受。这时咨询师说,“当你感觉朋友离你而去时,也好像感觉到自己也在灰飞烟灭”,当咨询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来访觉得她好像成为了自己,和自己体验到了同样的体验,并且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当来访表达抑郁或强烈的痛苦时,咨询师平静地等待和倾听,并不着急把来访从痛苦中带领出来,并不多说什么,温柔而坚定地看着来访,微微地点头,她的身体语言都在向来访传达,这个环境是安全的,你可以放心地探索自己的感受。并且咨询师能够知道来访的感受是强烈的。

            这些都被称之为咨询师和来访者相遇的时刻,正是这些时刻,让来访感觉到自己的心里被点亮了一盏灯。这些时刻累积得越多,来访就越能相信那些混乱的、破碎的、崩溃的、飘渺的情绪是可以被理解的,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内化了理解自己的能力,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的主人。

            那么了解自己之后怎么就改变了呢?比如来访和儿子分离那个场景,那种心被拉扯的感受被咨询师表述出来之后,来访就知道了自己的冲突,同时也知道自己做不到既满足儿子的需要,也满足自己的需要。当想到确实做不到的时候,她知道她可以接纳自己,进而也会想到:自己可以在某些时刻先满足自己,也可以在某些时候先满足儿子的需要,这样就已经很好,下一次再去工作时,那么离开他这个行为不再让来访有强烈的冲突,这就是变化。

            了解自己是改变的前提。 最难了解的,就是那些无法被描述也无法赋予意义的情绪情感,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体验这些感受,一起为其赋义,让来访者对困扰自己的情绪情感有新的理解,这便是来访者发生改变的有效因素。

            改变源于情感和认知的整合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的作者莫妮卡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神经科学的研究,认为痛苦来源于未被觉知的情感,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失去了连接导致心理不健康改变指的是情感和认知的重新整合。 比如,同事聚会,你非常不想参加,但又害怕领导和同事觉得你不合群,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所以就不得不去参加。整个聚会的过程那当然也感觉不到愉快,只想着快点结束。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情感和认知不协调,导致了内心冲突:情感上不想去,认知上觉得有必要去如果可以深入情感,去探索怎么个不想去,是害怕面对权威人物?还是害怕自己被冷落,不想体验不被看见,也害怕在团体中被看见?或者大家推杯换盏曲意逢迎让你非常看不惯?如果可以看到这些情感,并且对这些情感有新的认识,就有可能感觉到去也无妨。还有一个情感是“不得不”,会不会是当别人提出一个要求自己就变得没有选择了,就只能屈从了呢?对这个情感的体验和讨论或许也会得到“不去也无妨”的结果。 总之,从情绪情感出发,对这个情绪有充分的体验后,可能产生新的认知,在这个新的维度上达到情感与认知的重新整合

            这里你可能有一个疑问,直接告诉来访者新的认知不行吗,你是因为什么而冲突,这样能改变来访的感受吗? 答案是:或许暂时可以,但不能维持住。因为这不是经由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来的认知,就不能成为自己的经验,只能加重她理性思维的负担。 在情感和认知的整合过程中,重点在于贴近来访者的情感,而非分析来访者的情感,目的在于让来访者的情绪感受自然地延展,从中得到启示

            比如一位来访,她来咨询的目标很明确,想找到一个简单快捷的方法帮助她从抑郁变得更加有活力,在此之前,她已经尝试了很多办法都没什么改变。咨询师试图和她一起去体验她的感受,但她似乎对这部分不感兴趣,也有一些不安,大部分的咨询时间里她非常具有逻辑地去呈现自己的困难,以及自我分析。几周之后,来访主动要暂停咨询,因为她刚刚接到一个新的工作任务,让她重新充满活力,她说她需要这些好的体验来消解目前不好的体验,而不是总盯着不好的感受。咨询师同意了她暂停咨询的想法,也告诉她以后遇到困难还可以再联系。遗憾的是,咨询师当时很难向她呈现,“我好像看到一种模式,似乎你的感受是被外在的反馈所安抚和驱动的”。当然正如来访所说,外在带来的成就感就能消减当下的痛苦,她咨询来寻求的也是一个外在工具,但她好像忽略了外在反馈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内在不发生变化,改变就不能真正的发生。

            感受体验化,体验经验化

            如何贴近情绪情感?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它经由两个重要的过程:从感官刺激到感觉和情绪,再从情绪到一种情感或心理意象,这个过程叫心理表征。第二个过程是从一种情感或心理意象到一种思想,这个过程叫心理加工。 咨询师的有效工作之一是帮助来访进行心理表征和心理加工,达到情绪情感和认知的整合。 借用比昂关于心理功能的思想:β元素代表无法被觉知的痛苦情绪,α元素代表被咨询师容纳和转化的可被来访者接受的情感,将β元素转化成α元素,对应的就是心理表征过程,再将这种心理表征赋予意义,对应的就是心理加工过程。

            来访者描述了一个场景,她说总是能看到他人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地聚在一起,谈天说地,非常开心,她也很想加入进去,但是又不敢加入。她也说到每当有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她感觉到另外两个人更要好一些。 咨询师感受着这个场景,这时有一个词浮现出来,被排挤。咨询师说“似乎你总是感觉到被排挤,一个人很孤单。”她听到之后眼泪涌来出来,她说从小到大她都感觉自己是一个人……她提到自己的童年经历之后,对她在类似场景中的感受有了领悟。 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就是通过打开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容器去容纳来访的情绪,和来访一起去体验,同时也等待来访那里体会到一种情感或出现一种心理意象,再进一步体验和等待来访者对其赋予意义,或者和来访者一同对其赋予意义。这个过程反复进行,这个新的体验就会变成来访者新的经验,取代旧的经验。(根据简单心理相关文章整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咨询师如何和来访相遇》1479天2023-12-2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cf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