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被请了家长!
一脸萌萌哒,看着老师和妈妈之间对着话,最后被妈妈领回家。
妈妈跟爸爸说:别人都在教室里上课,上课铃响了,就她,一个人在外面玩沙子,一点规矩都不懂。
这句话,被复制了!
爸爸告诉了奶奶,奶奶告诉了小姑,小姑告诉了姑父,姑父告诉了邻居…
妈妈告诉了四姨,四姨告诉了舅舅,舅舅告诉了朋友,朋友告诉了朋友…
那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这孩子,古灵精怪的,爱玩,不爱规则。
当年的孩子,如今已是孩子妈!2016年,她有了个新晋昵称:岭南小精玲!依然古灵精怪的,爱玩,不爱规则。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不是正中了这句话呢?
古灵精怪,爱玩,不爱规则,真是天生的吗?
一切都不能完全排除,但,她知道,她不是因为爱玩和不爱规则才在上课铃响了后去玩沙子,而是,开学第一天的她,根本不知道那个铃声是告诉大家上课了;而是,一开始玩沙子的人太多,几乎挤不进,忽然大家都跑开了,她自己才能不亦乐乎。
可是,如今三十几岁的她,轻熟女一枚,怎就还保持着当年的特质?
开学第一天被请家长,却成长为这样一个人!我们来看看,发生在幼儿园孩子们身上的例子!
一
啾啾爸爸难得一次来幼儿园送小啾啾,跟她说:玲老师,我们家啾啾这个吃饭的问题真是让人头痛,一家人就为了这事各种的倒腾!
她问:孩子自己知道吗?他知道自己吃饭慢,吃得不好吗?
啾啾爸爸说:那肯定知道呀!一家人,就差没一个抓着他,一个负责喂了!
她问:用了很多方法吗?
啾啾爸爸说:是啊,一开始是想尽办法做各种好吃的,刚开始有点效果,慢慢的,他习惯了,也就没有作用了。再接下来就是,饿过、罚过、漠视过……反而,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就算是喂,还要追着跑!
她说:啾啾知道自己是一个吃饭不好的孩子!
二
政良妈妈跟她说:玲老师,你帮我表扬一下政良,这孩子特别有责任感,每逢爸爸出差,他睡觉前一定回去检查一下门有没有锁好,灯有没有关好,窗帘有没有关好,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她问:你在家怎么夸他的呀?
政良妈妈说:我就夸他,儿子,你真会保护妈妈,是个比爸爸还有责任感的小暖男呢!
三
维维有点好动,全托生活,他经常因为在床上翻滚不睡,让老师多次提醒。
孩子们心里都知道,维维好动,常常睡不着。维维自己也知道,他是一个精力充沛,不爱睡觉的孩子。
然而,白天,维维其实会犯困,很明显的小黑眼圈。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在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只能通过身边的成人、环境给予他的回应,来确认,是这样的,我是这样的,这件事情这样做才对……
啾啾知道自己是一个吃饭不好的孩子,他认为这样才是他。当看到家人为自己每顿饭而绞尽脑汁时,这是他最有存在感的时候,他的价值感油然而生。
政良知道,做一个小暖男,保护妈妈、照顾家庭,能让妈妈喜悦,能得到妈妈的夸赞,他的价值感在这。于是,他可能会去观察爸爸是怎么样照顾家庭、保护妈妈的,因为他想做得比爸爸还要好!
维维也许真的很难入睡,但并不代表他是一个精力充沛、不爱睡觉的孩子,不然,不会有黑眼圈。然而,他的内心认定:不爱睡觉才是我!
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不会是偶然!都能追溯到孩提时的某件事、某句话、某一个标签!
她是,你是,我也是!
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要经历无数次尝试,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犯错,无数次喜悦,他们那么勇敢的与自以为什么都懂的成年人相处在一起,每天在60度角仰望的环境里成长。而,奇怪的是,成人却独享那份权威,对孩子的尝试、失败、犯错、喜悦进行各种点评、指责、责罚。殊不知,这些都将和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
开学第一天被请家长,却成长为这样一个人! 所以,我们可以假装看不到孩子做得不好的方面(危险的事除外),而是去看到孩子一切好的方面。孩子画画,线条画得歪七扭八。指着画得最好的一条说:这条线画得真好呀,你一定相当认真地画的,它让你充满灵气,我要把画贴在墙上!
孩子看书,总是走神。翻着他停留时间最长的一页,说:刚刚你看书好认真呀,是跟书上的小蚂蚁交上朋友了吗?小蚂蚁一定也发现你再看着它!
孩子不爱跟人打招呼,找到他和人对望的那一瞬,说:你看那位阿姨的眼神好温柔啊,她一定感受到了你的热情。
……
于是,她十分庆幸,玩沙子的那会儿,妈妈没有说:这个调皮鬼!这个坏孩子!肯定读不了书!等等一些可能的可能,也许,年幼的她会带着那样的标签成长成为另外一番模样。(那会怎样?)
她是谁?
她叫,李玲
孩子们叫她:筱米妈妈
拆书帮的拆友们称呼她:岭南小精玲
开学第一天被请家长,却成长为这样一个人! 开学第一天被请家长,却成长为这样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