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聊了下关于辞职应该做好的准备:对外准备好干粮,对内准备好方向。很多小伙伴反馈,希望我能深入聊聊职场中的细节就更好了,呼声如此高,也让我发现其实大家对于职场过程更加关注,所以再次以我这个鲜活案例,提醒各位看官谨慎入坑。

一、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由于自己的折腾,所以有幸大公司也待过,小公司也待过,这里结合自己切身感受,分享一下心得。
很多人说,在小公司自我成长会更大,因为公司小,有时候内部管理是没有明确分工的,所以明明你是干销售的,进去以后还要干客服,干财务,干管理......可以说,只要公司有需要,你就是一块到处搬的砖。
如果这个小公司还是一个初创型公司,恭喜你,除了一地的鸡血满满,基本很难有个靠谱的老司机带你,更多的只能靠着自己的勇猛无敌去“战场”厮杀。
但是很多初创型公司做得好的就是兄弟文化,大家共同进退,同吃同住,即使囊中羞涩,团队依旧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期待。但是鸡血终归有时效,当持续的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难免就会有深深的挫败感,然后会悲愤的考虑是去还是留。
总的来说,初创公司的自我成长很多时候是自己不断摸爬滚打拼出来的,如果有幸遇到一个好的师父带,那成长会更快,也可以锻炼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与初创公司相反的选择就是大公司,当然,这里我指的大公司是指已经上市的企业,这种企业无论品牌,平台,资源都很成熟,而且越是上市大公司对人才的储备培养越加重视。如果说初创公司属于野路子,那上市公司就是正规军。
大公司有明确的上升通道,专人专岗,还有定期的岗位培训,工资福利比较好。但是如果涉及转岗转部门就会比较麻烦,而这方面初创公司就会灵活很多。
针对刚毕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我建议有能力有条件一定要去大公司。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如果你在京东当个采购和在一个初创电子商务公司当采购,接触到的厂家和人才肯定不一样。上市公司本身具备一定的吸金能力,能聚集同行业里顶层最优的资源,这方面的资源包括优质供应商和优质人才,这些优质资源会大大增加自己的视野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选择大于努力!”有时候平台的高度让自己付出同样的时间能得到更大的价值,再者,有上市公司工作的经历会大大增加简历的含金量。比如,一个90后,曾经在苹果公司工作,这段经历会让他在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的时候更有优势,而选择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关于大公司的筛选,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有意向从事的行业,直接上网查这个行业排行前三的知名企业,然后聚焦精力,想办法把自己的能力和公司匹配,主动出击,争得一席之地。

二、遇到不合拍的领导或者同事怎么办?
职场和上学有时候有共通点。比如,上学时候我们最期望遇到一个好老师,这样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职场也一样,如果遇到一个有格局有魄力的领导,你会得到很大的成长。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职场能遇到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是很不容易的,事实上我们经常遇到的是奇葩领导,这时候怎么办?三个字:忍,忍,忍!
职场不是学校不是家里,不再会那么多人惯着你宠着你,这里既然是让你成长的地方,一定会让你遭遇到各种挑战。所以学会低调,隐忍,这很重要。
如果说未出社会之前,我们就是一块棱角分明的毛坯玉石,那么职场就是负责把我们打磨成圆润光滑价值连城的玉石。这个雕琢蜕变的过程当然会很痛苦,但是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
2013年的时候,我在的部门打算提拔一个总监助理,而当时我是最有机会被提拔的,但是同部门另外一个同事却因此而处处和我针锋相对,那时候的自己太过强硬,也不懂得去化解危机,反而也硬碰硬的和她抬杠叫嚣,甚至在办公室为了工作的事情大吵一架。
我知道公司很多人都不喜欢她,但是她从来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要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她总是全力争取,而每次她的死缠烂打大部分都会达成目标。
我们之间内战不断升级,终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我为此心力交瘁。曾经一度因为她的原因,我甚至不想去上班,最后极度不想和她共处一室,主动申请转部门。我终于如同逃避瘟疫般离开了原来的部门,同时也相当于自动宣布,放弃了原部门的晋升机会,自我也错过了一次绝佳的自我锻炼机会,虽然后面她也没得逞,但是我也做出了不小的牺牲。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环境换多了,不同的人打交道多了,我发现:职场里就是各路人马齐聚一堂,并不是人人的风格都能对你胃口,周围总会有那么几个奇葩,那不可能每次都因为这些奇葩折腾得自己又换工作又换城市吧!
其实,说到底还是自己不能忍,没那个包容度,所以总是固执的去和那些奇葩争个鱼死网破,为了辩论到底谁对谁错,最后认真固执通通输给了现实,这是职场,这是社会,有时候隐忍低调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
枪打出头鸟,有时候太过较真,反而容易造成树大招风的劣势,让自己在公司或者在部门的处境变得很被动。
现在经历过职场的洗礼,再次复盘以前的决策,觉得当初自己的行事风格真是幼稚。如果换做现在的自己,也许会更坦然许多,遇到奇葩同事,除非工作上实在要配合,否则能自己动手就不会去劳驾他,尽量减少交集,各走各的路,他人品咋样与我无关,没侵犯我就行,表面上还是要和和气气,俗话说“和气生财”。职场也是这样的道理,四面树敌会让自己终有一天会四面楚歌。
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和他人时,那就改变自己好了,如果委屈忍不了,那可以抓住公司内部晋聘的机会,理所当然的从内部跳槽到另一个部门,脱离苦海。

三、屁股决定了脑袋的位置,学会主动出击
职场有时候很有趣,不是你拼命的学习各种技能提升自己就能坐到上司的位置,有时候,很多能力也好,眼界也好,是你坐到那个位置自然而然会具备的。
比如,当自己作为部门员工的时候,可能只会关注自己手上的工作进度,如何完成,如何做得更好,自己习惯了关注一个点上的问题。可是如果不小心有一天老板觉得你很有前途,一下子把你提升到部门负责人,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关注变成了一个面,面对一个面你应该学会的是如何凝聚部门的力量,全力以赴的完成工作目标,达成老板要求,因为你的关注点由一个点上升到了一个面。
而且因为变成了部门领导人,你有了一定的权限,可以理所当然的利用手里的位置借势,借其他部门的优势,整合公司内部资源,为你所用。所以你会突然发现,以前停留在初想的工作计划现在通通可以通过借势顺利变成现实。
有些能力你坐到那个位置上自然就具备,所以不要错过公司内部的晋升机会,老是妄自菲薄,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晋聘不上。有时候抓住机会,主动出击反而会发现更优秀的自己。
还记得之前自己一直在公司底层做着电话销售的工作,三个月了一直没有任何突破,有一天,我在公司邮箱里收到人事部向公司全体员工的晋聘邮件,是晋聘总裁办直管的商务助理,总裁办直管的部门,含金量当然杠杠的,可是正因为这个原因,好多人望而止步,觉得自己不可能有机会,总裁亲自面试,那得多苛刻挑剔。
当时我一心想脱离苦海,只想不要再让我打电话推销,每天遭遇各种拒绝就行,所以赶紧准备简历投递到人事部。因为晋聘其他部门要和自己的部门总监沟通一下,毕竟是调岗。还记得我微信给我总监说这事儿的时候,她冷嘲热讽的问我,不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就想去应聘总裁办的部门,还是别花花肠子,好好在销售部干电销吧......
总监的不屑一顾,让我很窝火,看着跟了她一年多还在做着电销的同事,我仿佛看到自己的未来,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我要改变,所以这种想改变的动力督促我全力参与晋聘,结果出乎我意料,简历发了两天后,人事部经理找我谈话,说总裁要面试我,我心里无比忐忑,老实说,那次面试我真的发挥得一塌糊涂,因为面对的是公司总裁,他的苛刻和不近人情也是公司出名的,总裁面试直接扔过来三个问题,我支支吾吾的应答,十五分钟的面试很快结束,我落荒而逃,心里想着肯定黄了,没想到周五面试,过了个双休好不容易平复心情,周一上班人事部经理通知我转岗换工位,我当时惊呆了,后面一问才知道,总裁办内部晋聘2名商务助理,结果只有我一个人投了简历,所以我表现虽然很Low,但是因为没有人参与竞争,所以我名正言顺的晋聘成功。
还记得我拿着调岗通知去找部门总监签字的时候,她满脸的不相信,后面马上变脸,套近乎的说我去了跟着总裁要好好干,不要丢部门的脸,如果在总裁办受了什么委屈,一定记得,销售部永远是我的靠山......总监前后变脸的速度,我简直叹为观止,但是让我更加开心的是,主动出击的意外惊喜,而我也成了销售部唯一一个调岗进了总裁办的人。
有时候,想太多不如赌一把。因为你所在的岗位会给你提供更大的权利,让你拥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当机会来临时候,隐忍的自己就该放手一搏,主动出击了!

番外篇:
无论进入任何公司,一定要学会站在老板的位置来审视公司,因为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想要快速摸清楚自己在公司的晋升空间,那就要前期如同侦探般的探查。
探查有两个方面:
1.进入一个公司,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迅速把公司整个组织架构,人员架构,部门架构熟悉一遍,并且搞清楚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和部门大牛。
2.迅速搞清楚公司的整个盈利体系,比如做产品还是做服务,市场部门如何去挖掘客户为公司获取最大利润,公司的营销手段,营销渠道,如何招商,如何管理渠道,整个公司是如何内部外部衔接运行的。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所有的岗位无外乎三类:市场,管理,技术。所以熟悉公司的组织架构盈利模式,能让自己如同俯瞰迷宫一般的捋顺公司内部不同的晋升通道,结合自身的能力,打算攻前端还是后端,就有了清晰的职场发展目标。
如果自己决定往市场板块发展,就努力去为公司创造最大的利润,在市场部门不断晋升。如果自己想做管理,那就要不断和不同部门的同事打交道,并且学会去处理不同部门之间的问题,学会如何管理人。如果自己决定往技术板块发展,那就兢兢业业钻研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公司做到不可取代的程度,那自然而然会受到重用。
时刻牢记一点:任何用人企业找你过来并且付你工资,因为他要你给它解决问题,而不是为它制造问题,所以你在企业内部给公司解决问题的大小,决定了你的收入。
如果现在自己对自己的薪资很不满意,那一定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没有给公司解决到大问题呢?你所提供的价值大小,决定了你在公司的是否可取代性。无论在哪个公司,打造自己的不可取代性,那你一定能像金子一样,到哪里都闪闪发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