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结构化面试,今天尝试结构化读书,给自己来次结构化笔试ƪ(˘⌣˘)┐ ƪ(˘⌣˘)ʃ ┌(˘⌣˘)ʃ
1. 用不多于一百字来概括本书。
从主题“用户力”出发,以“用户需求驱动”为主线,对“互联网”“用户需求”“产品设计”“网络运营”“商业模式”5个部分进行了系统性、结构化串联和构建。作者15年来供职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和案例,提炼了精华方法论,对互联网20年的发展进行了结构性的知识沉淀。
总结:明道且优术,深入浅出接地气。
读《用户力》 (六):给自己的结构化笔试2. 作者在写作此书时,心中最想解答的问题是什么?本书做出了完整的解答了吗?为什么?
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出成功的产品。
本书的解答基本完整,对互联网生态从纷纭的现象中分析提炼出本质,尤其是实操方面干货满满,复杂的事情简单说,举重若轻,本身就是理论的完美示范。
3. 作者在写作本书时运用了什么技巧?
作者的思路是紧贴着读者的阅读习惯来的,先易后难:首先从读者熟悉东西着手,再提升一层,让读者顺利跟着更上一层楼,然后再拔高,给读者更广的视角和更深刻的分析。同时结合实例分析,提炼出方法论,读起来行云流水般顺畅,时有波澜与惊喜。所以他的技巧总结起来就是:用户需求驱动。
4. 找出书中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
互联网,用户需求驱动,MVP
5. 找出书中最重要的三个关键句子。
互联网生态圈形成的源点是用户。
一定要抛掉资源和优势,退回到用户需求的源点思考,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
只有好产品才能运营成功。
6. 为本书重新拟订一个书名。
《互联网+?=成功》
7. 列出书中你不同意的或有待商榷的点。
限于水平,暂时没有,期待作者的新(自)作(杀)(o‿∩)
让我进一步想了解的是:用户需求驱动背后的大众心理学研究:为何用户有这么大的力量?其起点和兴起的过程如何?国内外的历史及典型案例有哪些?所以很期待跟大家一起读《乌合之众》。
8. 如果这本书有一本续集,并且由你完成,你会写什么?
我会研究更多新的创业公司和创业者,国内国外的,挖掘更多有意思的模式和创意。也许把这本书颠覆掉。
9. 阅读这本书后,你觉得哪些概念的定义在你头脑里改变了,请写下这些改变的定义。
首先是互联网,虽然天天上网,但仅仅觉得是一种工具而已。作者的总结“3个一”,精炼、到位。
其次是用户需求,有模模糊糊的认识,但作者提炼出的“更”字,让人豁然开朗。
第三是用户体验,什么叫“爽”?不强迫用户,不让用户思考,简单易操作,不破坏用户习惯,超出用户预期。秒懂有木有!
第四是运营,对运营的概念停留在地推、文案、补贴、奖励、发帖、水军。。。一堆有的没的乱七八糟。作者对网络运营的结构性分析,让我总算明白运营的要点和过程。
第五是商业模式,为什么免费能赚大钱?为何互联网在中国跟国外的生态如此不同?种花家不是你洋气就可以随便玩的哟(^_-)
10. 读完本书后,你发现自己曾经哪些行为是错的?准备如何做出改变?
原来会更多相信专家权威、上级、长辈,轻易放弃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而且喜欢“大概,好像”这种模糊的描述,凭印象而不是经得起推敲的证据去做事,事倍功半。实际上,用数据说话比任何权威更重要,积累数据,不断去验证、总结,才能发现规律,找到问题所在,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自己获得增值。
另外,用户需求驱动,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情本身,更好的做事、做更好的事,复杂变简单。而不是自以为是、自作多情,把事情搞得更复杂更糟糕。现在的招聘模式跟原来比其实还是没有太大改变,如何更好地链接到C端,了解用户需求,并精准定位到目标人群后增强黏度,不断涨,还需要更多大胆的尝试,并在细节上不断打磨,拿出真正我们自己的MVP。
最重要,互联网时代闭门造车已经不可能。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还需要主动走出去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
网友评论